社会思潮,加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主动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设施和能力建设,推进县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支持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
专栏十六文化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区域内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每个行政村有1个村文化室、1个农家书屋。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和服务配送工程。重点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配套、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配套、基层流动文化服务配送、优秀舞台艺术精品下乡配送。
(五)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完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核心,以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为补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加强沿江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院建设与管理,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城乡“三无”和“五保”老人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改善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状况,推动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规划建设艾滋病致孤儿童指导中心,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机制。
第三节社会管理
(一)加强禁毒防艾专项治理。把禁毒防艾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改善民生相结合,完善禁毒防艾保障体系,推进综合建设、综合治理。加强禁毒严打整治,有效控制易制毒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加快推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毒品查缉卡点、禁毒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和禁毒信息化建设,推行劳动康复戒毒模式,进一步减轻毒品社会危害。加强艾滋病疫情监测评估,掌握流行态势,夯实防治基础,从源头上减少传播。积极建设美沙酮延伸点,将吸毒人群最大限度纳入药物维持治疗,扩大干预覆盖面,提高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开展禁毒防艾知识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群防群治的氛围,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化禁毒防艾格局。
(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创新长效机制,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健全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第七章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更具区域特色的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深化以南向、东向开放为重点的区域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探索沿江开放合作新路子,加快构建我省实施南向开放战略的重要前沿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南向门户。
第一节推进南向开放合作
主动把握国家加快西南开放的战略机遇,依托沿江高速公路、昭攀丽铁路建设,利用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距离较近、双边贸易基础较好的优势,“借道出海”,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外经合作,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参与和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我省打造经滇中直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南向国际经济走廊,推动沿江经济带参与我省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北部湾经济圈等的互动、合作发展。发挥省际边界区位优势,深入挖掘与云南、贵州在矿产、能源、农业、旅游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积极融入云南桥头堡建设,加快构建桥头堡核心连接带,建成面向南向开放合作的窗口。
第二节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安宁河谷地区合作
积极拓展与成渝经济区的联系,促进成渝经济区沿长江发展带向金沙江延伸,依托重庆发展核心和长江黄金水道,扩大东向开放,依托成都发展核心和成绵乐发展带,扩大北向开放,主动接受经济区的辐射和带动。加强与安宁河谷地区全面合作,依托西昌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加工制造、特色农业、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方面,促进产业协作配套发展,联合实施重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提高区域联动发展水平。
第三节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
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聚集发展要素、寻求发展机遇、拓展发展空间。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出口型企业,努力打造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外向度。支持利用世行、亚行和外国政府贷款进行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扶贫开发、教育卫生等领域建设,提高国内外资金利用规模和水平。积极争取和有效利用国际无偿援助。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度。鼓励攀钢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积极发展对外劳务合作。
第八章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推进重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第一节生态建设
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重点地区陡坡耕地、山洪泥石流灾区毁损耕地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山洪泥石流灾区植被恢复。加大人工中幼龄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提高森林质量,有效增加森林碳汇,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深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加大退化、沙化、鼠虫害草地治理力度,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的保护力度,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快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科学实施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
上一页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