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 从“切薯片”到“造芯片”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遂宁新闻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5-09-25 10:52:12
2006年以前,听说遂宁要发展电子产业,几乎众口一词认为是“天方夜谭”。在外界看来,遂宁要发展电子产业是“不可能的事”。如今,“不可能的事”却早已成为“可能”。去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总值达到117.4亿元,增速17.2%,比全市工业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三。
筑巢引凤
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
2006年,遂宁人的面貌和梦想被沿海产业西迁的现实改变和充实,沉寂了多年的遂宁,也在新战略下拉开了全面承接的大幕,开始了筑巢引凤大计——瞄准沿海电子企业,让电子产业成为遂宁的核心产业竞争力。
“对电子行业采取一系列的奖励、扶持政策,修好成套的厂房与职工宿舍,推出国开区微电子产业园、光电产业园、PCB电路板园区……”在没有发展电子产业的土壤,也不具备发展电子产业优势的情况下,我市拿出筑巢引凤的“大手笔”,培育土壤,创造条件,引得一大批电子企业纷至沓来。
我市专门成立电子产业服务局,确立了“一对一无缝隙服务”的宗旨,即:任何项目只要一进入电子产业园,就有专人全程参与、全程跟踪服务,大到提供厂房规划、资金贷款,小到员工的吃喝拉撒……以高效服务吸引沿海企业,让大批电子企业慕名而来。
至此,从最初一对一洽谈项目,到单个企业项目主动找来自己产品的上下游合作商“打包”共同洽谈;从最初引进一些单个的电子生产企业,到现在一整条一整条产业链条的形成,我市电子产业链逐步形成,电子产业增加值连年翻番,实现了“从切薯片到切芯片”的良好转变。
仅仅实现从“切薯片”到“切芯片”就够了吗?不,我市还要实现从“切芯片”到“造芯片”的转型升级。
从“切芯片”到“造芯片”
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迈进
日前,国开区引进8英寸外延片生产线,在国内生产商只具备6英寸以下外延片的量产能力,并未具备8英寸外延片的量产能力,国内8英寸外延片几乎全靠海外进口的形势下,国开区引进的8英寸外延片生产线既填补了国内此类生产线的空白,更促进了我市实现从“切芯片”到“造芯片”的迈进。
近年来,虽然电子产业迅速壮大,但我市电子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高端芯片制造项目几乎没有。而8英寸外延片生产线项目属电子信息产业的前端工序,技术含量高,对产业的带动性强,更能推动我市电子产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为更多新型产业、高端产业的入驻遂宁疏通了道路,也让更多中外合作企业了解遂宁,更多企业有信心入驻遂宁,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其实,在此之前,我市就引进了广义微电子项目和中国光芯片产业基地项目,以此助推集成电路产业逐步覆盖全产业链,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技术集成掌握,推进电子信息由低端向高端产业链跃进。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走向高端,这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过去、现在、将来的发展路径。今年上半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58亿元。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52家,总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集成电路、电路板、核心元器件、高效照明和智慧应用五大产业类别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发展和构建成为成渝经济区中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与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点。
未来,我市还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工作推进措施,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核心元器件、高效照明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力争到2017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