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据统计,全世界每5秒钟就会有一人患上糖尿病,每10秒钟就会有一人因糖尿病而离世,每30秒钟就会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截肢。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7%,全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500万人。事实告诉我们,糖尿病已经变成一种严重威胁我们生活的常见病。
7类高危人群,尤要定期体检
糖尿病又称“消渴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但是,早期糖尿病90%是没有症状的,这给早期诊断带来很大难题。”据医学专家介绍,有这样一些人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超过45岁的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肥胖的人、血脂高的人、患有冠心病的人、少运动的人及生过4公斤以上巨大婴儿的女性,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此外,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不科学的饮食结构、熬夜、吃夜宵、运动少等等,这些都是促使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少人对自身的糖尿病一无所知,甚至知道有糖尿病却不重视,直到已经产生糖尿病并发症时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而这时往往已经很被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疾病的管理水平与卫生服务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糖尿病的社区干预非常重要,有研究显示,通过慢性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糖尿病的发病率可减少50%。
治疗不只是降糖,控制并发症是关键
在“糖友”的认识中,糖尿病的治疗首当其冲就是测血糖、降糖。有的老“糖友”血糖一直控制得很不错,可身体仍然频频报警,小到失眠、四肢麻痹、腹泻,大至肾病、眼底病等各种并发症。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发病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发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发病10年以上,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高达98%。糖尿病足病、肾病、眼病、脑病、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章志教授指出,糖尿病治疗不止是“降糖”那么简单,应该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的“扶正祛邪”可以全面调理、改善“糖友”的脏腑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幸福指数。
糖尿病的治疗上,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在血糖波动比较剧烈,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时候,可以选择降糖效果确切的西药,先把血糖稳定住。身体不适症状明显的,可以选择中医整体调理,发挥中医药改善症状明显的优势;但在药物选择上要慎重,要选国家认可的正规药物,例如已入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西结合糖尿病药物消渴丸等。此外,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坚持服药外,关键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合理地饮食和体育锻炼。
糖尿病不再是“富贵病”
糖尿病,曾经被称为“富贵病”,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走进了一般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给这部分人群、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据社工机构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梁社工介绍,在他们服务的社区中,很多贫困家庭出现糖尿病患者,而且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情况。如家住海珠区的苏阿姨,刚退休时发现自己经常出现无力、头晕等情况,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这无疑给其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梁社工说,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此外,从药品购买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品销量越来越大。据老百姓大药房营运总监王秋辉介绍,近年来,糖尿病药品的销售出现了大幅的增长,特别是二甲双胍、消渴丸等疗效确切、质优价廉的药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为了方便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很多连锁药店(如老百姓大药房、珠海嘉宝华大药房等)办起了“糖尿病生活馆”,主要为患者提供血糖检测、药物使用咨询和健康建议的服务,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