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企协】企联系统工作交流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企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25-01-20 09:49:18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我会在省企联、省企协的领导下,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政策宣传,提高惠企政策覆盖面积。一是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推送政策信息400余条。二是发放《公司法》《四川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智改数转”政策》等政策资料1000余份。三是编印《广安企业家》四期,发放期刊960份。
(二)行使代表职能,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一是贯彻落实国家三方四家部署的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二是与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工商联联合举办广安市第二届集体协商竞赛。三是组织9家会员企业参加省企联(省企协)举办的劳动争议调解员能力提升暨纠纷风险化解专题培训班。四是参加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工作联席会议3次,全面提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开展调查研究,提升服务企业的精准度。一是收集企业发展困难问题,协助涉企部门开展对接帮扶活动。二是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在用人、劳动政策等方面的需求,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大力开展“企业家活动日”“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对接帮扶,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践行服务宗旨,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一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与金融机构开展6次银企对接会,成功为5家会员单位融资近1亿元。二是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开发“广安直聘”招工小程序,发布就业岗位6000余个,开展直播带岗30余次,帮助会员单位成功招聘1000余人。三是解决企业市场难题。组织19家食品企业到南充市西充县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考察学习,促进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组织前锋区17家轻纺服饰企业、武胜县13家食品企业开展产品“进乡镇”促销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
(五)开展培训活动,助力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先后举办了“专精特新”政策解读培训、工业大讲堂、“绿安万里行”走进广安经开区、项目建设全周期管理、财税合规培训等活动10次,着力提升我市企业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共计700余人参会。
(六)选树先进典型,持续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指导推荐会员单位广安北新建材获得“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企业”,指导推荐刘超荣获得“四川省优秀企业家”,指导推荐李志永获得“四川省十佳基层管理者”,指导推荐陈刚等29人获得“四川省突出基层管理者”。
二、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是部分会员参加协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协会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二是会员间的沟通交流不够,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协调解决会员的困难问题诉求能力不足,覆盖面不广。这些问题,协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协会思想根基。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把助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作为着力点,把忠实履职“企业代表组织”、凝心聚力服务好企业作为落脚点,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为协会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夯实组织基础,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会员递补机制,定期吸收素质高、业绩好、有信誉的企业家入会,组织会员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协会整体活力。二是完善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协会章程,严把会员标准,建立会员进入退出机制,健全协会工作机制,细化会员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秘书处队伍建设,组织好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提高协会科学决策水平。三是强化宣传推广。广泛宣传协会、优秀会员的典型事迹,展示会员风采,积极反映合理诉求,扩大协会影响力。
(三)认真履职尽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积极参与市劳动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等工作,积极参与四川省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工作,加强企业集体协商的指导与培训,帮助企业提高集体协商协调能力。二是积极配合省企联打造雇主品牌项目,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是积极响应三方四家工作部署,切实履职,不断创新雇主工作内容,提升雇主工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做好企业维权,提高与企业互动的频率,继续办好《广安企业家》期刊。
(四)推动产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弘扬创新精神。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专家辅导等方式,强化会员单位创新意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激情。搭建多层次、创新型合作平台,支持会员企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二是服务产业发展。组织会员单位到各地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学习考察,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把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产业潜力、资源优势和广阔市场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创新体系重构和创新能级提升,推动广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发展。三是提升创新能力。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搭建与川渝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平台,搭建会员之间的合作创新平台,形成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助力会员单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四是拓展服务领域。深入会员企业,加大惠企政策宣讲力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举办银企对接会、产品展销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政策申报培训会、企业招工活动等,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各类问题,把协会办成“企业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