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利益相关者特别生态补偿
《中国经济周刊》:湿地生态补偿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再分配,补给谁、补多少、怎么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您有何建议?
陈克林:虽然我国政府还未就湿地生态补偿出台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没有明确规定。我们认为,湿地生态受益补偿的主体可以在后续政策和立法中明确为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市(县)政府由于自身财力状况不好,可量力进行配套并决定对本辖区内的湿地进行补偿。关于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补偿范围,则可以依据两级政府财权、事权划分原则,以及湿地生态地位重要性进行区分。中央财政的补偿范围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其他认定为重要意义的湿地;省财政的补偿范围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及其他认定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另外,对当地牧民的资金补偿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建议在今后的调整中提高补助资金使用范围的灵活性,只规定资金用于湿地生态系统自身和利益相关者补偿的框架范围和监管程序、制度,具体使用安排由各保护管理单位根据管理湿地面临威胁和压力的实际情况、轻重缓急按照规范程序和制度灵活使用。尤其是对保护区周边的利益相关者给予特别生态补偿。只有这样,湿地保护工作才能真正有效落到实处。
由受益者作为补偿的主体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例如电力、供水、旅游等部门。另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活动主体也是明确的,应该让其为自己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行为支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再者,随着社会湿地保护意识的提高,应该让有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能获得一定的直接回报。还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国际国内碳汇市场。市场化补偿既能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湿地保护中的各种利益行为作用,使得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价值,也能增加湿地生态建设的融资渠道,促进湿地生态建设补偿的产业化发展。
减少草场载畜量是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周刊》:您对若尔盖湿地群的保护有何建议?
陈克林: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草场载畜量。
一、牛羊总量减少一半,最多不超过200万头(只)羊单位。采用冬季暖棚保暖措施,使得牲畜在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个体的体重因有效保暖而增肥,增加经济收入。
二、增加牲畜围栏(暖棚)建设,降低牲畜冬季死亡率。根据季节变化,适当延长牲畜在围栏饲养的时间,以达到草场牧草的充分生长。
三、牧民人数也相应减少一半。剩余的牧民劳动力,可采取转换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经济收入;可通过专门技术培训,开展生态旅游业;还可以被当地政府或自然保护区吸纳为管护人员。
四、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把自然保护区内关键地区草地的使用权从牧民手中收回,归国家所有,按相关规定一次性补偿牧民,从根本上解决自然保护区因土地使用权与牧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记者崔晓林 宋雪莲 张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