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节能减排 > >> 玛曲高原湿地的“三害”困局

玛曲高原湿地的“三害”困局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7-03 10:39:16

点击浏览下一页

  本刊记者深入玛曲湿地进行采访

  湿地补偿难在哪儿?

  无论从自然资产价值还是国家生态安全角度,若尔盖湿地群在我国生态屏障的构建格局中都应受到重点保护。但是,当生态保护和发展经济相冲突的时候,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不得不部分出让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据悉,若尔盖湿地群的土地已经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按户分给当地牧民,除了花湖、尕海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解决了土地权属问题,其他如玛曲、碌曲、红原等湿地每一寸都有自己的主人,是牧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其中亦包括面积16.7万公顷的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整个若尔盖湿地群,户均拥有土地1000多亩牧场的牧民,近年来收入已有大幅提高,人均纯收入在4700元以上,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牧区除牛羊肉以外的各种物资都要依赖外部供给,因此与偏高的消费水平相比,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显著。

  记者深入牧民家中走访了解到,这里还存在生活条件艰苦、人畜共患病突出、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有些牧民的儿女仅仅只是小学毕业。当然,部分收入中上的牧民家庭,户均收入已经可以达到30万元以上。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禁牧还草、移植当地树苗、补播沙生草种、施肥、灭鼠灭虫等措施近年来一直在当地实行,但玛曲林业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治理高寒沙化草场没有现成的治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沙化草场的试验工作,此项工作技术难度大、费用高达3000元/亩。

  “禁牧的补偿资金目前只有草原这部分,湿地的还没有,治理的这笔资金又如何保证?”当地管理部门如是表示。

  受项目支持乏力、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目前甘南州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仍显乏力和滞后。而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的投入就一分钱也没有。“黄河首曲湿地没有国家的补偿,尕海因为是国家级保护区就有。”

  既然牧民们要为保护湿地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他们的生活就要政府管,这是我们入户采访时牧民们明确表示的愿望。陈克林表示,下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红利大部分上缴了国家,建议中央政府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为江河源头提供生态补偿或补助。

  王蕾建议,“无论是移民转产,还是减畜发展替代生计,至少要保障这部分牧民维持当地当年的人均年收入,生活水平不能倒退甚至必须得到改善提高。”

  “既要建设保护区扩大湿地面积,又要保持水土减少载畜,同时人口数量还在增长,这实质上是湿地保护中与当地居民争夺土地的经典矛盾。因此,单位土地面积上如何获取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我们应该寻求的正解。”王蕾表示,毫无疑问,谁保护了湿地,提供了生态服务就补给谁。

相关热词搜索: 玛曲高原湿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