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3月15日14时,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公告称,决定提高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至0.75-1.00%,提高主要信用(窗口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50%,维持将到期本金再度投资于国债和机构债的“再投资计划”不变。
在当日参与投票的10名FOMC委员中,近期持“鸽派”立场的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凯伊(Neel Kashkari)投票反对,其他九人赞成加息。这与去年12月14日的一致投票支持加息形成对比。
2017年3月15日的加息为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三次,也是2017年的第一次。由于与2月1日结束的上次会议决议不同,3月15日的政策声明措辞出现了几处明显变化,而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也在随后的记者会上做出了一些解释。
比如,2月声明称,“经济条件变化将要求‘只能’(only)缓步加息”,新的政策声明删除了“只能”。耶伦在回答问题时压低这一变化的重要性,指出这不代表美联储有可能加大加息幅度,而是会继续根据经济走势做出调整。“委员们对经济走势和政策行动的判断,与过去是保持连贯的。”
另外,FOMC此次认为,通胀“已经接近”2%的目标水平附近,而不再是“还处于目标之下”,并且未来会“稳定在”这一水平附近。未来,美联储将致力于实现“对称性”通胀目标。对此耶伦解释称,这意味着美联储曾在过去几年里容许通胀低于2%,未来美联储也有可能容忍通胀超过2%一段时间。
对于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持续进行的购买国债和机构债的“量化宽松”政策,耶伦称FOMC委员进行了讨论,但就目前来看决定维持到期本金的“再投资计划”。预计只有当货币政策正常化“充分进行”(well under way)以后,才会缩减或结束。而究竟什么是“充分进行”,她称并以基准利率达到某一特定水平就开始(缩表),而是根据对经济走势和风险的评估来做出决定。
与议息会议后的记者会相同,FOMC委员每三个月发布一次他们对经济走势和政策行动的预期“点阵图”。该图显示,参加为期两天会议的17名委员中,有9名(占53%)认为今年将加息三次,超过去年12月时的6名。他们预计,美联储将在2018年和2019年各加息三次左右,使美联储政策利率逐渐接近长期“中性”名义利率3%。
美联储官员对今明两年的经济走势判断(中值)几乎全部与三个月前一致:GDP增长在今年为2.1%,明年为2.1%(比12月预测中值高0.1个百分点),明年降至1.9%;失业率在今年和随后两年均为4.5%;核心通胀今年为1.9%(比前次高0.1个百分点),明后两年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