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芦山县城安置点基本实现通水电 被褥仍短缺

芦山县城安置点基本实现通水电 被褥仍短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4-23 12:54:51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地震发生以后,安置点成为灾区群众临时的家,他们的住宿、食物、饮水能否得到有效的保证,还存在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跟随前方记者一起去探访几个灾区的安置点。

  首先跟随记者去芦山县城安置点。强烈的地震一度让芦山县城断水断电,在救援人员的彻夜努力下,震后第三天,芦山县城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已经可以基本实现用水用电。

  虽然基本水电问题可以解决,但是部分生活物资依然短缺。日常生活逐步满足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妥善处理生活垃圾等等的其他问题。

  现在听到的轰鸣声,是来自于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的一辆净水车,这辆车驻扎在芦山县体育馆临时安置点,将体育馆旁游泳池的水,净化为能够饮用的水。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副院长李志强:

  李志强:目前我们每天净水一个小时,饮用水5吨,生活用水8吨这个产水量,目前出水量2000吨,估计10天时间,生活在这片的安置群众,他们的饮水、生活用水都到这儿取。

  净水车的对面是一个简易的储水池,盖着防雨布,里面满是净化了的水。值守的战士告诉记者,这儿的水对百姓不限量供应:

  战士:不限量。他们拿多少,我们就给他们打多少水。

  在这辆车的两侧,是成都军区某师的两台“淋浴车”,两辆车旁边分别搭建了临时帐篷,供受灾群众洗澡用。

  记者:平均一个人大概要用多少水?

  战士:每人大概40升到50升左右。到我们淋浴车里加工,加工成热水,再放出来淋浴。

  记者:现在一天能满足多少人淋浴?

  战士:现在一天可以不停的洗。里面有8个淋浴头呢,供8个人同时洗。

  走在安置区,不时能看到有人成群结队拿着洗浴用品和脸盆,一起向淋浴房走。他们说,这是震后第一次洗澡--甚至洗脸。

  群众:地震那天到现在没有洗过澡。

  群众:别说洗澡了,牙都没有刷过。

  群众:用水都成问题。

  瓶装饮用水方面,在芦山县城的主干道上,三家矿泉水企业捐赠的瓶装水已经开始发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今天中午刚刚抵达就开始发放,除了县城里有矿泉水散发,送往其他乡镇乃至相邻受灾县的水也已经在路上了。

  工作人员:今天中午左右到的芦山。

  记者:现在一批到了多少水?

  工作人员:我们是分开,我们那个车23吨水,一车水有2000件,总共我们是24万件水。还没有到达4车。

  记者:怎么领取?

  工作人员:自己过来领取。

  记者:现在点布在县里,有没有到乡里面去送。

  工作人员:我们现在有同志去了,但是由于堵着,还没过去,在宝兴路上。

  安置区里,穿梭着十余名中国电网的工作人员,橙色的工作服在蓝色和绿色的帐篷之间很明显。他们在为新搭起来的帐篷区安装电灯。

  照明用电基本实现,但是日常用电方面,骆师父说,目前每4—6个帐篷只能共享一个四个插口的插线板,只能供手机充电使用,决不允许再私接另外的插线板。

  骆师傅:我们给区域按个插头,保证群众手机充电。可以同时满足四个人。

  记者:如果上面再接插线板?

  骆师傅:假如都乱接就失控了,现在毕竟供电能力有限。

  但是,不少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依然觉得,生活物资方面,被子还是不够。

  记者:这里面多少人现在?

  群众:20多个人。挤了几家,有几个娃娃。

  记者:现在20多个人有几床被子?

  群众:5床。

  而且,在安置点,以及芦山的大街上,成堆的垃圾随处可见,不少已经围绕着大量苍蝇,日常生活逐步满足的同时,如何处理增多的生活垃圾,依然考验着震后的芦山。(记者 潘毅)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