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本报报道,江苏正在酝酿绿色殡葬补贴制度,凡是选择绿葬的市民,除火化和丧葬费用全免外,立体式骨灰寄存保管费等也可免费,通过一系列的殡、葬、祭优惠政策促进绿葬早日实现。 免费就能大力推动绿葬吗?值得深思。 现在有一种“死不起”的说法,对部分人,这也是现实,绿葬补贴制度的设计者很可能是出于这种“迎合”,用“死得起”来吸引和鼓励人们选择绿葬。如此想来,或许会有点效果,但其推动力度恐怕也有限。 这是因为,目前阻碍我国绿葬的主因,不是大多数人不愿为此付出合情合理的费用,而是传统观念的巨大影响。其实,不少人都知道绿葬是一种文明的殡葬方式,但事到临头,又怕亲人“走”得过于寒酸,自己于心不安,对亲朋好友也难以交代,最终还是选择了“花钱买体面”。在社会普遍持有这种心态、氛围和文化的大背景下,用全部免费的经济手段鼓励绿葬会有很大效果吗?
另外,不少人没有选择绿葬,是因为现在的绿葬方式和结果还不能“抓人”。近年,有人提出“公墓变公园”,即公墓尽量减少水泥的墓穴、墓碑,基本不影响原有的山水绿化生态,加之精心的规划设计,如宽敞明亮的布局、别具匠心的墓碑及雕塑、感人肺腑或幽默有趣的墓志铭,还有温馨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形成人文公园格局,人们在此不仅可以缅怀故人,还可以踏青、休闲乃至旅游观光,比如法国巴黎城市公墓、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俄罗斯新圣女公墓等著名旅游地。若在这些公墓即公园里搞绿葬,就很有吸引力,而这样的“公墓公园”,我们几乎没有。 人是“经济动物”,免费当然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人也是有细腻心思、丰富情感和高度自尊的“高级动物”,特别是涉及一些敏感的事,心理很复杂,情感也微妙,管理上除了经济考量,更应有社会、文化和心理的考量。否则,倒贴钱,都会有人躲着不参与的。 用免费推动好事,除了钱,我们要做好的事还有很多。(顾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