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使命
4年前,当“世界船王”马士基集团决定将其信息处理中心放在距离大海1500公里远的成都时,很多人都觉得他们疯了。
4年来,马士基集团一路高歌猛进,把成都办公室从最初的3425平方米扩展到9000多平方米。如今,公司的订单、舱单,不经过成都中心处理,就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马士基的故事并不孤立。当前,全球50%的电脑芯片、70%的平板电脑产自成都;从今年4月开始,火车只需要13天,就可以从成都直达波兰罗兹,比海运节约几个月;飞机从成都到欧洲,比从上海出发少两个小时。
从英特尔的“成都制造”到马士基的“成都服务”,成都,这个西部内陆城市,如今正在一刻不停地“转动”世界。这正是成都使命:不仅自身“一马当先”,还要策动区域整体崛起;不仅担负起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还要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领头羊。
乐做“带动者”
80个项目,协议投资180多亿元——就在前两天,位于金堂县境内的成阿工业园区传来喜讯,截至今年5月底,园区已累计引进杭州士兰、苏州德尔、康力电梯、西门子等80个项目,协议总投资187.3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年税收15亿元。
按照此前约定的分配比例,阿坝州将分得近 10亿元的税收。2012年,当地地税收入也仅是10多亿元。
作为成都市和阿坝州合力打造的灾后重建项目,全国首个地震灾后异地产业重建园区,成阿工业园的成长浓缩了成都作为全省首位城市,牵手带动二级城市发展的历程。2012年,成都GDP突破8000亿元;同年,阿坝州GDP刚刚达到200亿元,仅为成都的四十分之一。
为破解“一城独大”的困境,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赋予成都新使命:作为首位城市,成都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领先发展”取向不动摇,与此同时,还要奋力打造具有辐射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
不只是牵手阿坝。最近几年,成都先后与毗邻的眉山、资阳、德阳等地共同打造工业园区,同时还将手伸向雅安、凉山等地,带动兄弟市州发展。今年元旦过后不久,成都经济区暨三州区域合作联席会召开,与会各方一致决定,要启动编制好《成都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成德绵一体化总体规划》和“8+3”区域合作框架,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成都主枢纽与各个次级枢纽的相互衔接,加快建设更加畅通的交通网络。此外,还要共同推进产业联动发展,各兄弟市州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成都为核心、以成德绵乐为主轴、以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还有看不见的牵手。最近几年,成都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成为辐射全国的“西部硅谷”、中国汽车制造“第六极”……由此辐射带动了遂宁、内江、资阳、眉山、绵阳等地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以内江为例,正是在成都的辐射带动下,最近两年,内江先后引来了巨腾国际、海德科技、九阵科技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其中,巨腾国际主要为仁宝、纬创等企业配套。2012年,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7.8亿元,较上年增长243%,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这就是成都新使命的集中体现。如今,成都已集中了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将瞄准东部沿海先进城市,进一步带动四川,进而引领整个西部快速发展,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