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6月11日至9月30日线上征集期内,活动得到了四川省内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参与。
10月16日,由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四川省经信厅、四川大学、西南财大、四川省社科院5位专家评审,对四川“落实‘六保’任务典型创新案例”进行了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审,选出5个典型创新案例,现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为10月19日至10月27日,公示日期为7个工作日,欢迎社会各界监督、评议。
案例一:坚定信心稳产满产 聚焦目标多作贡献
(排名不分先后)
案例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案例名称:一汽大众成都公司复工复产
案例简介:面对危机,公司坚持直面问题、主动应变、积极作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携手政府战疫情、保生产,确立了“坚持全年经营目标不变、多为地方政府作贡献”的工作目标。2月17日,公司全面恢复生产,复工后仅三天,单位小时产能就实现100%恢复。
专家评审:一汽大众成都公司在面对临时突发事件时,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生产等难题。化危为机全面实现年度目标,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其做法值得推行。
案例二:聚合力 破困局 “共享员工”解难双赢
(排名不分先后)
案例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案例名称:成都经开区人社局创新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新模式
案例简介: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订单缺乏,员工收入低、企业人力成本高两难并存。成都经开区人社局创新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新模式,既帮助出借员工的企业解决了待岗人员收入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借入员工企业的“用工荒”问题。
专家评审:非常之时,危重之际,急中生智,解燃眉之急,创新思路,四两拨千斤,解决大问题,成效明显。
案例三:创新“信托制”物业 构建“源治理”模式 提升“保民生”能力
(排名不分先后)
案例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
案例名称:创新“信托制”物业 构建“源治理”模式 提升“保民生”能力
案例简介:成都市武侯区委开全国之先河,率先在区内开启 “信托制” 物业服务的试点探索,为物业服务提供新的制度选择。以党委部门牵头推行“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在全国来说武侯区属于第一个。试点一年多来,已在7个小区成功落地。目前,成都所辖23个区(市、县)都在竞相学习、推广这一模式。
专家评审:该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创新性,能够很好地保证社区物业的良性运转,解决城乡治理中的难题,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案例四:慈善惠民超市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排名不分先后)
案例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
案例名称:慈善惠民超市
案例简介:成都市武侯区“慈善惠民超市”是武侯区民政局围绕“保基本民生”,落实“大民生、细服务”理念,坚持以更高标准推进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和工作创新。武侯区“慈善惠民超市”由武侯区慈善会与成都市绿鲜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经营管理,以帮助低保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为主旨。截至目前,武侯区已经有12家“慈善惠民超市”,已实现每个街道至少一家,作为服务低保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民生兜底项目,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间,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吃菜贵、吃菜难问题。
专家评审:属“保基本民生”的重要内容,且把政府与市场两方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案例五:真帮实扶促复工 纾危解困抓复产
(排名不分先后)
案例推荐单位:成都市锦江区
案例名称:真帮实扶促复工 纾危解困抓复产
案例简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锦江区及时研判形势,强化政策保障,细化工作机制,搞好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有利促进了全区经济复苏并不断向好发展。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创新引领促复工、强链补链促复产,柔性执法促复市,锚定项目促发展等特色做法。
专家评审:成都锦江区从“送政策、送服务”入手,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推动经济复苏、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其推行的“1+W+3”楼宇防护体系和柔性执法促复市的做法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