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凉山州蚕业管理局获悉,按照“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服务”的总体思路,采取政策调动、利益驱动、投入引动、科技推动、服务促动,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形成合力,凉山州蚕桑产业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基地规模全省第一。全州现有桑园面积38万亩,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21.1%。
蚕茧产量全省第一。2011年,全州养蚕50.7万张,产茧44.1万担,占全省产茧总量的29.8%,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蚕农收入全省第一。2011年,全州蚕桑综合产值达到20.56亿元,蚕农现金收入6.7亿元,蚕业为全州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蚕种生产量和质量全省第一。2011年,全州2个蚕种场生产优质蚕种93.26万张,占全省蚕种生产总量的58%,完成微粒子母蛾检疫111.9万张,一代杂交种成品检验80.7万张,成品检疫84.4万张,合格率均达到100%,连续多年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优质蚕种生产供应基地。
蚕茧质量全省第一。凉山州蚕茧粒茧丝长达1100米以上,上车率96%以上,解舒率70%左右,茧层率50%左右,生丝平均品位达5A50以上,是四川省优质蚕茧核心基地。
蚕业标准化生产全省第一。制定并发布了《凉山州桑蚕饲育技术规程》等六个农业地方标准,全面落实省力化、优质化养蚕配套技术,积极推进优质茧丝品牌建设。“凉山桑蚕茧”在全省同行业率先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宁南县“南丝路”牌蚕茧获四川省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桑花”牌蚕种、“锦绣缘”蚕茧、“芬柔”牌蚕丝被、“南丝路”牌床上用品以及“阳光味道”牌桑葚果汁系列饮料,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正在凸显。
行业管理和服务体系全省第一。通过多年努力,凉山州不断总结、建立健全了蚕业发展管理服务、利益联结、生产经营、考核激励四大机制。全州蚕业发展政策稳定,发展环境良好,行政支持和技术保障有力。(向荣辉 记者 尹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