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四川省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政府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0-10 14:10:02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达程度低、抗灾能力弱。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能源保障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区内发展极不平衡,贫困面广程度深。规划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县区是最低的8倍,资源优势对当地脱贫致富带动力较弱,该区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中布拖县、金阳县、雷波县、屏山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扶贫任务艰巨。四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事业投入不足。教育、卫生、文化等历史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禁毒防艾任务艰巨,水电库区移民压力较大,社会管理有待加强。五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规划区地质构造复杂,江河切割,山高坡陡,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植被恢复十分困难,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质灾害以及次生灾害点多面广,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第四节发展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地区发展高度重视,作出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面向西南开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国家加快建设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大型梯级水电站,为规划区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国家加快开发攀西—六盘水能源资源富集区,批准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规划区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打造国家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创造良好机遇。国家支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规划区扩大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构建我省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门户和实施南向开放战略的前沿创造了条件。国家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规划,大力实施综合扶贫开发,将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省委、省政府支持川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制定实施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重新印发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和10个专题方案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2010— 2020年)的通知》,为带动金沙江下游沿江地区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依托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依托沿江重大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优势特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培育沿江特色产业带,推动攀西、川南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以开发建设促进扶贫攻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民生,扩大开放合作,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我省金沙江下游沿江地区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开发建设与扶贫攻坚统筹兼顾。在加快推进水电梯级开发的同时,加大综合扶贫开发力度,注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保证国家的巨大投入和资源开发的巨大效益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以大开发促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步推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在点上推进资源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在面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减轻资源开发对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

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互结合。抓住国家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激发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内生动力,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 2017年,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基本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行路、上学、就医等问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40万人以上。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到2020年,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建成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我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南向开放合作窗口以及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基本形成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格局,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区内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章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沿江特色产业带。

第一节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清洁能源生产。

水电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搞好移民工作前提下,加快金沙江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全部建成发电,年发电量达到900亿千瓦时。积极推进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尽早核准开工建设,2020年前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年发电量达到988亿千瓦时。抓紧做好金沙、银江水电站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科学合理开发中小水电,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新能源产业。规划布局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积极探索建设光热发电示范电站。积极发展与建筑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公共场所等鼓励采用分散式光伏电源。加大风能资源观测评价工作力度,积极规划布局具备条件的风电场,推进风电场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加强麻疯树技术研发,开发生物柴油、生

相关热词搜索: 四川省金沙江下游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下一页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