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2年前的手工作坊到全球最大脱水蔬菜基地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真田枇杷饮料生产车间 42年前,它是一个手工作坊,42年后,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
企业
。42年前,它是简陋的小破庙,42年后,它是全球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
——这就是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所走过的创业之路。
亲身经历这一切的在新加坡上市
企业
——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国荣,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与企业一起奋斗、共历风雨。企业的发展史,同样也是林国荣的奋斗路。
林国荣始终有着一个中国农业的世界梦:“我们有一支优秀的食品加工方面的国际化管理团队,有42年不出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厚积淀,我们有责任,也有实力打造中国有机食品的航空母舰,将企业品牌做大,做成百年长青品牌企业。”
18岁进厂,33岁担任厂长,数十载奋斗年华,成就了走向世界的闽中公司,也书写了一段属于林国荣的光辉岁月。
创业年代:做自强的自己 林国荣的奋斗岁月始于一段久远的创业年代。
“我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总是受到别人的欺负,甚至老师都会歧视你。不过,那时的痛苦经历反而成为我不断向前的动力,永远做个自强的自己。”林国荣回忆小时候的生活片段,不免伤感中略带自豪。
1971年,福建莆田的英龙街道买了全城唯一一辆手扶拖拉机,18岁的林国荣成了全城第一位拖拉机手。这个人高马大的青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在那个年代,开拖拉机是件很拉风的事。同年,在邻近街道的一座关帝庙里,几个待业青年办起了一家“莆田县城厢镇脱水厂”。没过多久,林国荣被派去帮忙运煤,赚的钱属街道收入,他只拿工分。那时的林国荣不曾想到一生将与这个工厂紧密相连。
运了两年煤之后,林国荣成为这个厂的临时工。从此,他不再是拉风的拖拉机手,而是烧锅炉的临时工。干劲十足不怕吃苦的林国荣,给当时的厂长林兆章留下深刻印象,他决定要留下这个年轻人。在一次收购蒜头的任务中,林国荣脱颖而出,短短几天就收购了2万多担蒜头。1975年,林国荣成为正式职工。1982年,经济头脑活络的林国荣当选为管供销的副厂长。4年后,林国荣正式当选为厂长。至此,林国荣展开了带领企业奋发进取的创业人生路。
“这期间,我们也经历了创业的阻力和艰难,造反派进厂夺权,我被关进了牛棚,企业的发展停滞了。那时候很害怕,怕企业被搞黄,怕身家性命有危险。不过,经历了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更淡定了,还有什么比这更折磨人,没有了,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林国荣说。
从烧锅炉到一厂之长,从临时工到企业当家人,林国荣所经历的时过境迁不是个人职务的变化,而是与企业一起经历岁月的锤炼。这种共同成长的经历,让他对于企业始终充满感情,并不断迸发智慧,推动企业勇往直前。
林国荣开始担任厂长的1986年,也是工厂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时期。同年,企业征地23亩建起了新厂房。工厂搬离了驻扎15年的关帝庙,并改名为“莆田市闽中脱水蔬菜厂”。
此后的发展如同“滚雪球”,地越征越多,厂房越盖越大,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1998年,林国荣带领企业征地120亩,新厂房又经历了一次“鸟枪换炮”,工厂名称也变成了“莆田市闽中蔬菜食品工业总厂”。
2010年4月15日,福建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2011年,公司在西天尾镇征地1000亩,目前已使用286亩,建起了“全球最大蔬菜加工车间”。
“不仅仅是地址的变迁、厂房的扩大、名称的改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产品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林国荣如是说。
莆田是著名的枇杷之乡,闽中公司充分利用产地资源优势,推出了枇杷丹、枇杷汁、枇杷膏等产品。2013年3月13日,由闽中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PM2.5时代的饮料、枇杷润肺饮料第一品牌——真田枇杷植物饮料上市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盛大开幕,《中国好声音》主持人华少成为真田品牌代言人。真田开创了以枇杷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植物饮料的新品类;填补了以润肺为核心的中国功能饮料的空白,刚亮相就赢得了市场青睐。目前,闽中有机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60个办事处,有经销商近千家,真田产品已经进入全国近10万个门店销售。
在企业走过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林国荣是亲历者,更是决策者。从18岁进厂的青年,到担当大任的新厂长,从烧锅炉的临时工到海外上市公司董事长,林国荣带领企业走过了42年的发展历程。在他身上,一个质朴的理念再度得到证实:没有一个好带头人,一个企业发展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自强的决心,一个人不会有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