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聚焦企业 > >> 湘西34亿元集资案资产处置存疑 神秘评估报...

湘西34亿元集资案资产处置存疑 神秘评估报告浮出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6-04 11:22:14
  “孩子啊,今后你们要时刻关注资产的去向问题,一定要追一部分回来,先把专案组扣下老百姓的另一半本金补给他们,这可是他们祖祖辈辈的血汗钱,千万莫让老百姓吃亏!”近日,曾成杰在遗书中反复叮嘱儿子曾贤时如何处置资产。

  曾成杰是原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馆公司)总裁,2011年12月26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曾成杰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总金额34.5亿余元,集资诈骗金额近8.3亿元。主犯曾成杰因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死刑,目前正在死刑复核期。

  因与吴英案类似,曾成杰案也被称之为“湖南版吴英案”。除了集资诈骗罪名本身的争议外,其资产的处置也成了焦点。5月28日,曾成杰的二审辩护人、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少光告诉《中国 企业 报》记者,他获得了一份三馆公司总资产评估值为8.28亿元的报告,这意味着三馆公司不存在资不抵债情况,“我已经反复致函最高人民法院,请求发回重审”。

  民间融资遭遇政府变脸

  早在2003年6月,湘西州政府决定对州图书馆、体育馆和群艺馆等多个场所实行整体开发(下称三馆项目)。曾成杰挂靠的吉首市国土房屋综合开发公司中标后,和当地很多 企业 一样,以月息为1.67%的回报率开始集资。

  这一做法接近最高人民法院不得高于银行利率4倍的规定,后来,各家公司的利息不断翻涨。

  2004年8月,曾成杰成立三馆公司,独家开发三馆项目。

  吉首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鲁明勇曾撰文分析说,吉首发展慢,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在“银行贷不到款、外面没人来投资、政府又拿不出钱”的情况下,湘西要发展只能利用民间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快速打通融资渠道,从2000年至2007年,湘西州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对于民间融资给予了支持和重视。

  除了高额的回报,当地官员的“带头”也是百姓热情参与原因之一。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滕万翠,湘西州政府原副州长黄秀兰,原政协主席向邦礼等人都深涉其中,州长徐克勤亦被免职。

  疯狂的融资潮危机重重,湘西州政府开始通过“融资商会”试图逐步化解风险,实现“软着陆”,但实际上,各公司暗地提高月息吸引资金,以防资金链快速断裂。

  2008年春天,湘西政府对于民间集资的态度,由鼓励、支持转为禁止。《中国企业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2008年6月州纪委下文要求党政干部退出民间融资,立即引发了挤兑潮。

  当年8月15日,吉首市政府有官员公开提出,集资企业从即日起将利息逐步降到最低点,对再高息融资将严厉处置。

  中国人民银行湘西州中心支行在2008年7月下旬公布的《2008年上半年湘西州经济 金融 形势分析》,也建议改变“没出事就是民间融资,出事就是非法集资”的观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部门及其职责权限”。

  一位参与集资的群众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曾成杰曾于2008年8月16日召开融资群众大会,宣布当年9月1日后利息降到三分,2009年5月后不再融资,2009年年底付清全部本金和利息。

  2008年9月4日,吉首福大房 地产 公司部分集资者因无法收回集资款,到州政府告状,引爆了堵火车严重群体性事件。当天下午,吉首市政府出台告示,曾经风光无限的集资行为被定性“非法”,并迅速出手打击。

  2008年10月2日夜,吉首市政府召开22家民营企业高管会议,近百人全部被警方带走,曾成杰成了其中之一。

  2008年11月11日,曾成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刑事拘留。12月18日,批捕时,罪名变更为“涉嫌集资诈骗罪”。
相关热词搜索: 湘西34亿集资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