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到“降本增效”时,就有人说,现在的日子富裕了,怎么又搞“降本增效”活动了?也有人直摇头,眼下的生产任务紧张,加班加点都忙不过来,哪有精力顾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还有人认为,我管好自己就行了,对别人浪费我只能假装看不见!
认为现在日子富裕,没必要再搞“降本增效”,其言下之意是,“降本增效”是困难时期的“专利”,其目的是动员大家勤俭节约,勒紧裤腰带,迈过那道“坎”!随着经济好转,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降本的意识渐渐淡化,手脚也慢慢地放开了。
俗话说:未富先富不得富。日子刚刚有所好转,就忘记旧事,大手大脚,这么折腾下去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同样道理,单位在渐入佳境之时,如果不强化成本意识,不加强成本管理,真金白银就会如同细沙一样在不经意间流失,使原本狭小的利润空间更加狭窄。这样的话,即使干再多的工程项目,也将是“增产不增收”,我们涨工资,
企业
的发展等将化为泡影。
因为工作任务紧,忽视“成本管理”,这是“本末倒置”。盈利是
企业
的终极目标,为了赶进度,抢工期,而把成本抛到九霄云外,无论是人海战,还是熬夜、拼机械,都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进度与成本并非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关系,而应该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关键是看作业方案的策划,精益求精的生产组织,科学、稳妥的人、机调配。
再有,以为“降本增效”只是单纯的节省一点材料,这是断章取义的理解。降本增效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从个人方面来说,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一次成优,杜绝次品、返工话;积极探索新工艺,改良传统作业法;精一、通二,一专多能,成为作业多面手。整体联动方面,诸如工种、专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作业面之间的衔接,局部和整体的协作、统一,等等都是降本增效的着力点。
“管好自己”是本分,“制止他人”是责任。立足岗位,做好降本增效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职责。“一盘棋思想、整体联动”将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是主人翁的体现。因为企业是个大家庭,我们每个员工都是其中的一员。家里的一针一线与家庭的每成员息息相关,谁也不会去浪费,也不会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企业是我们生存的载体,单位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大家的,它凝聚着我们每个的汗水,对浪费现象,我们同样不能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