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2月27日,全球第二、欧洲第一的消费电子零售商万得城(MediaMarkt)中国宣布,将于2013年3月11日关闭其在上海的7家门店。万得城上海淮海店将作为主要的客户服务中心继续运营,直至4月30日关闭。
万得城电器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长浦绍博(FrankBussalb)透露,这一决定是由万得城中国的两大股东德国麦德龙集团和富士康科技集团批准,关闭门店的决定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建立和运营必要业务规模所需的巨大投资而做出的。
在富士康游说之下,万得城于2010年11月进入中国,目前在华设有7家门店,悉数集中在上海。换而言之,在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后,万得城中国公司仍未走出上海。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在国美、苏宁已经形成相对垄断的一、二级市场后,万得城所谓的买断经营模式很难实现,和竞争对手相比,既无规模优势,又无价格优势,因此必然失败。
此前有报道称,2012年前三季度,万得城中国的销售收入为1亿欧元(约合1.3亿美元),全年预计亏损4000万欧元。
两年的试验期失败
浦绍博说,经过两年的试验期,公司董事会认为如果想要达到在中国可以盈利的规模及业务量,后续所需投资过于巨大,而中国市场竞争目前又过于激烈,因此决定退出。
浦绍博昨日告诉记者,关店决定由两大股东做出,他不方便对此作出评价,但他个人认为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将尽职尽责到最后一刻,“感谢万得城中国的所有员工在过去两年里的出色工作。”
据介绍,万得城中国的上海总部和7家门店共有750名员工。浦绍博表示,昨日已就关店事宜与员工进行了沟通,所有员工将得到优于国家劳动法的补偿。记者从万得城客服中心获悉,商品保修将继续由厂家负责,延保、消费卡等事宜也可在此阶段与万得城中国继续沟通。
麦德龙集团以及Media-Saturn创始人Kellerhals和Stiefel家族共同持有万得城中国75%的股份,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则持有剩下25%的股份。2010年11月,万得城中国在上海淮海中路537号开设首家商场,正式进入中国。
麦德龙旗下电器销售公司Media-Saturn集团首席执行长罗兰·怀斯2010年5月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至2012年在上海投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亿元)开设10家门店,其后逐步向其他城市发展,计划2015年开出100家门店,发展区域将主要集中在中国一线城市。“2亿美元是第一步的投资资金,下一步的投资额及发展速度我们将在2012年后再作出决定。”麦德龙集团首席执行长柯德斯当时说。
不过,对麦德龙来说,整个2012年是其艰难的一年。去年10月,麦德龙曾发布盈利预警,并导致穆迪和标准普尔纷纷下调该公司评级。
据此前路透社报道称,在德国亿万富豪、万得城创始人埃里希·克勒哈尔(ErichKellerhals)宣布将清空万得城中国公司股份后,麦德龙进一步受到打击。
麦德龙集团已于今年1月中旬宣布不再继续万得城电器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万得城在上海的7家门店一直在进行打折清仓活动,停止从上游厂商进货,店内许多货架已空空如也。
买断模式很难实现
百思买两年前突然闭店撤离中国,对消费者造成巨大冲击。与之相比,在质疑声中进军中国的万得城此番退出似乎并不意外。
2011年2月,百思买关闭中国全部门店,当时万得城首店刚开张3个月,其前景因此备受质疑。尽管不被外界看好,万得城当时却公开打出一则“他们退出了,我们给你定心丸”的大幅广告,高调向外界作出对百思买事件的回应,并认为在中方合作伙伴的帮助下,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时其将全部权力下放给店长的分权机制能够帮助万得城在中国取得成功。
只是,两年之后,万得城也选择了退出之路,还没有当初百思买坚持的时间长。
值得一提的是,入华仅8个月时间——2011年7月,万得城中国区首席执行长便宣告换人。当时,外界一度有评论称,这家电器连锁店“要走百思买的老路”。与百思买一样,万得城进入中国后也采取现金买断商品、自有员工为顾客提供无偏见导购的运营模式,不少消费者将万得城门店当作了“体验中心”。
2012年10月18日,万得城曾宣布推出中国网上商城,启动其所谓多渠道战略。浦绍博当时说,“鉴于目前零售市场总体下滑的状况,万得城中国今年(2012年)的发展暂时集中于网上商城,但不会放弃实体店的拓展。”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万得城进入中国与百思买同样采取买断经营的模式,但是在国美、苏宁门店遍布的一、二级市场内,真正的买断经营模式很难实现,因为一旦相同的商品万得城售价比国美、苏宁低,国美、苏宁就会立刻跟进降价,令上游供应商难以承受,因此一旦万得城想要通过买断形式掌握商品定价权,上游供应商就会断货不予支持,所以以万得城目前的规模和业务量,很难形成价格优势,被竞争对手打败成为必然。
永乐家电创始人、前国美电器董事长陈晓表示,外资零售商相继退出中国市场,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消费者。他建议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商能够坚持下去,为消费者带来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收益。
同时他呼吁中国的零售经营模式能够回归到经营商品的本质。目前不管是电商还是卖场,所采取的渠道经营模式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因此是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