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2013年2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国际权威机构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的机床销售收入27.83亿美元,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一位。
“温总理为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装配钳工常焕勇回忆:温总理提出企业不仅要“制造”,更要能“智造”,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产品,迈向国际化。
总理的期望在逐步实现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超大的生产基地内,没有悬挂温家宝总理的照片,不过2007年的那餐年夜饭却深深地留在许多工人的心中。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但一提到和温总理一起吃年饭,仍然是我们的骄傲,浑身来劲”,车工石战宁说,温总理与我们一线工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一个个地握手、碰杯。
温总理说,要我们成为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新时期产业工人。总理提出的要求,至今记在心中。
如今,这些期望正在逐步实现之中。
看显微镜,调焦很专业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院的小儿血液内科病房已从2007年时所在的7楼搬至6楼。
走入6楼的病房内,首先撞入眼帘的是走廊上的几块宣传板。一块宣传板上是2007年除夕日温家宝总理视察该病科时的照片。
“看到这些照片,我们觉得温总理天天在陪伴我们一起工作。”血液研究室主任张继红异常兴奋地说,“这件事儿,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张继红将记者引到她的桌前,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她与温总理握手的合影“每天看到这张照片,我就觉得温总理来医院和我们握手发生在昨天”。
走入小儿血液内科病房,医护人员正在忙碌地核对病志,检查病人治疗情况,并为春节期间的治疗工作做着计划。说起温总理到医院的事,几位女护士一下子兴奋了,围过来抢着说话。一位名叫马宁的年轻女护士说:“我记得,那天我就在现场,我还记得温总理来的经过温总理特别和蔼地对我们说‘大家辛苦啦’。当时,我心里就觉得一股暖流,特别的温暖。后来,温总理进了724病房,看望了当时的住院患儿,其中一个小男孩叫刘傲,温总理还抱了他。”
护士们说,当年那些小患者现在都已经停药、出院了,回来复诊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现在几乎没了联系,应该都痊愈了。
在病房的形态诊断室内,有一件系着红花的“宝贝”一台显微镜,当年温总理用过的显微镜。“温总理看显微镜特专业”,张继红回忆,当温总理走进房间时,这台显微镜上正好有一张待观察的片子,温总理坐下来,十分娴熟、自然地对焦,观察起来。在我们这些内行眼里,温总理的这些操作动作就像我们平时的习惯一样,感觉一点都不生疏,调焦时粗调和微调的手法都特专业。温总理走后,我们十分好奇地看了一眼显微镜,令人惊奇的是总理的调焦非常准确,一个个细胞在显微镜下看得十分清晰。
为了留个纪念,这台显微镜被系上一朵红花,显微镜正上方的墙面上,挂着当时温总理看显微镜的照片。如今,当医生们看显微镜累了,抬头看到这张照片,就觉得有了总理的陪伴,舒服了很多,一下子就缓过劲来。
校徽当礼物赠总理
随后,记者来到东北大学,校园内一片宁静,难寻路人。记者电话联系学校学生处处长王辉。王辉回忆,当时接到通知时,学校已经放假,只好从少数的留校学生中挑选了六七位同学,有少数民族的、有家庭贫困的。同学们商量送温总理两件礼物,一是一副对联,二是学校的校徽。给总理戴校徽的同学紧张得手直抖,戴了很长时间,总理安慰:慢慢来,不急。温总理和同学们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说读大学首先要明白:爱国。东北大学是一所有着爱国传统的名校。
“同学们簇拥在总理身边,手持国旗,同声高唱《歌唱祖国》。”王辉深情地说,结束时的那一幕我永生难忘。据了解,如今,那批同学们已毕业,分赴全国各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