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量看,2024年全球常规武器进口合同总额达1220亿美元。回顾近几年的数据,2021年为1101亿美元,2022年为1260亿美元,2023年为1521亿美元。可见,2024年数据较前两年有小幅回落,但较2021年显著增加。
从国家看,在2024年常规武器进口排名中,波兰以156.25亿美元的进口额位居首位,占全球常规武器进口总额的12.8%;罗马尼亚紧随其后,进口额为102.51亿美元,占比8.4%;印度进口额94.1亿美元,占比7.71%,位列第三;排名第四至第十位的,依次是以色列进口额82亿美元,占比6.72%;荷兰进口额79.22亿美元,占比6.49%;土耳其进口额70亿美元,占比5.73%;伊拉克进口额51.89亿美元,占比4.25%;韩国进口额36.11亿美元,占比2.96%;沙特进口额36.05亿美元,占比2.95%;印尼进口额35.19亿美元,占比2.88%。
结合榜单有关情况和外媒相关报道,2024年全球常规武器进口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欧洲国家展现较强购买力。榜单前十名中,波兰、罗马尼亚、荷兰3个欧洲国家的常规武器进口总额占比近三成,其中波兰和罗马尼亚是榜单中仅有的两个进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这几个国家的军购规模均呈直线增长态势。波兰武器进口支出从2021年的6.2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56.3亿美元。俄罗斯军事专家伊戈尔·科罗特琴科指出,过去4年,波兰签署的军事装备进口合同总额达682.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3.38%,跃居世界武器进口国首位,这一变化标志着波兰军事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和荷兰的军购总额也分别创下两国武器采购史上的最高纪录。
从采购重点看,2024年,波兰签署总额约1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采购合同,用于购买96架美制AH-64E“阿帕奇”直升机,合同内容还包括配套的导弹武器和备件,交付期为2028至2032年。罗马尼亚斥资72亿美元采购32架F-35A战斗机及配套设备和维护服务,首批战斗机计划于2031年交付;斥资10.7亿美元采购54辆美制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预计于2026年交付完毕。荷兰则订购了主战坦克、军舰和F-35战斗机等武器装备。
从未来趋势看,短期内,相关国家对常规武器采购的高额投入态势仍将持续。波兰政府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波兰2025年国防支出预计达到1866亿兹罗提(约合496亿美元),比2024年增加286亿兹罗提,国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从4.2%提升至4.7%,在北约成员国中位居前列。
中东地区仍是军火热销地。榜单前十名中,以色列、土耳其、伊拉克、沙特4个中东国家的常规武器进口总额占比约两成。外界认为,受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中东地区国家军事装备采购需求持续处于高位水平。
其中,以色列军购主要来源于美国,采购重点聚焦对抗无人机等空中威胁的精确打击武器,包括AIM-120C空对空导弹、AGM-114型“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以及“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此外,以色列还与美国签订价值52亿美元的合同,采购25架F-15IA战斗机。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中东地区是美俄武器装备争夺市场份额与影响力的重要区域。目前,这种美俄角力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例如,2024年9月,伊拉克与韩国签署一项价值28亿美元的协议,购买中程地对空导弹防御系统,该订单成为伊拉克年度最大军购订单。此外,中东地区国家不断加快防务自主步伐,2024年11月,土耳其国防部长亚沙尔·居莱尔宣布,土耳其将缩减美国F-16战斗机采购规模,现役老旧F-16战斗机的升级工作由本土军工企业完成。
亚太国家力推军事现代化。榜单前十名中,有印度、韩国和印尼3个亚太国家入围。其中,印度以94.1亿美元的进口额位居榜单第三位。
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进口支出为近4年最高水平,其重点采购项目包括从美国购入31架MQ-9B无人机,合同价值35亿美元。根据外媒报道,2025年,印度军事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2024年底访问俄罗斯时称,印度已与俄罗斯就一份价值40亿美元的军购合同展开商讨,计划引进俄制“沃罗涅日”系列战略预警雷达系统。另一方面,今年3月28日,印度宣布一项总价值73亿美元的协议,为空军和陆军采购156架本土制造的“普拉昌德”轻型武装直升机,作为推进防务自主计划的重要部分。
韩国同样在军事现代化建设上加速布局。2025年,韩国国防预算总额首次突破60万亿韩元(约合430亿美元),达61.6万亿韩元,其中18.1万亿韩元用于武器采购与防卫能力提升。重点采购项目包括花费3.2万亿韩元购置F-35A战斗机等打击平台、1.53万亿韩元研发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及1万亿韩元推进国产KF-21战斗机量产。外媒分析指出,韩国未来将通过外购与自研结合的模式,持续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