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扩大内需必须解放思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扩大内需必须解放思想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13 10:20:24
  现在是到了重诺履信、实干兴邦、重点突破、大力提升消费需求战略的质量和效益的时候了。

  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新时期,扩大内需必须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政治和经济勇气与智慧,破除传统的、习惯的、外延的需求模式,深入挖掘经济增长三大需求潜力,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和增长机制,用更高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来稳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外需牵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当时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外部需求巨大和国内缺资金、缺技术但劳动力过剩等多种因素与条件综合作用的历史产物。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流动性大幅度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反复冲击市场信心,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我国三十多年来主要依靠外需牵动的增长模式和建立其上的传统的习惯的增长思维方式,必须在这样的世界新格局、经济新形态的多重风险与压力之下,直面现实,扎扎实实走内需驱动的发展道路。

  历史早已证明,现代经济增长说到底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增长,人口经济大国必须走内需驱动的发展道路。中国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必须置于创新驱动、内涵集约、内需为主的增长机制上。必须拿出当年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劲头,从政绩考核、税收优惠、资金保障、技术扶持等方面,来切实调整、转变和淘汰那些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资源生态环境代价巨大的行业、企业和产品。从宏观发展、国家引导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全国的投资战略和发展问题,这是当前我国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首要前提。

  首先,要从全国可用资金和潜在需求的大盘子,科学规划当前投资和未来投资的衔接关系,处理好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经济增长与物价均衡的关系,切实提高我国宏观投资的可持续性水平,避免宏观投资的大起大落和仓促应付,这是我国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的宏观战略要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国家宏观投资科学决策的保障实施制度与机制,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负责变为可量化、可问责的社会政治责任。

  其次,要从全国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大格局,科学规划和合理分解基础设施投资和加工制造投资、城镇投资和农村投资、三次产业行业投资、房地产商用民用类别投资以及重点工程和一般项目的投资关系。

  第三,要从国家投资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大视野,科学规划和战略应对生产与消费、当前与未来的投资关系,切实提高我国大宏观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水平。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扩大内需关键在于扩大居民消费,而扩大居民消费关键在于增加居民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最近十年来中央政府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政治承诺越来越高,各种宏观分配和民生保障的战略构想越来越清晰,现在是到了重诺履信、实干兴邦、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消费需求战略的质量和效益的时候了。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党的十八大已经制定出国民收入分配和民生保障宏伟蓝图,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贯彻落实。为此要尽快制定实施国民收入分配整体方案的操作细则。

  政策调整,平衡关系。首先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政策调整,全力推进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加快建立健全宏观和微观收入分配体系,改革完善各种收入分配政策。其次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来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和降低居民负担。

  抓住重点,突破推进。着重解决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太低问题,必须解决好劳资协商缺失、资本收益过高的问题,控制住政府税收和非税收入太高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真正认识劳工组织的重要性,劳资协商的重要性。没有真正的平等的劳资协商机制,任何市场经济国家均解决不好初次分配难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遵循这个规则。

  面对现实,直视难题。解决目前我国日益突出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分化问题,特别是上亿人口的赤贫和贫困问题,需要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政策以及行政和法治手段的全方位推进,规范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中低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大力度推进国家反贫困战略。

  民生保障,基础工程。民生保障是扩大中低收入家庭居民消费的前提条件之一。民生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工程,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国家行动。当前急需提高各级政府对民生保障的思想认识水平,同时实施可持续的民生保障规划工程,努力提高民生保障工程的覆盖率和保障率,把民生保障作为地方发展和政绩考核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指标。□(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