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中国梦更需公平土壤 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做客齐鲁大讲坛,解读中国梦内涵 “中国梦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它的实现离不开与每个个体梦想的积极互动,而党和政府要努力捍卫社会公平、公正,为个体梦想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4日下午,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做客齐鲁大讲坛,为公众讲述“中国梦的回顾与展望”。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梦展开追求,不同时期的中国梦也有不同的内涵。谢春涛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族被迫进入长达百年的屈辱史,这一时期的中国梦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梦进入新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内涵是建立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解释中国梦时表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谢春涛看来,这阐明了中国梦的内涵。他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中国梦,近期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在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中等发达国家。 “中国梦没有止境。”谢春涛说,十八大后,改革再出发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正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扬这种中国精神。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为改革再出发凝聚力量。 谢春涛还特别提到,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公平的土壤,十八大报告也不断强调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党和政府要为每个人梦想的实现提供越来越好的环境。” 本期齐鲁大讲坛特邀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魏建担纲主持。在谢春涛开讲前,大讲坛还选出三位听众代表,分别登台讲述了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 14日下午,谢春涛教授围绕中国梦的回顾与展望,分析了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阐释了现阶段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八个挑战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说梦体现 领导集体担当 2012年11月29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给公众很大期待。他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提出中国梦。 复兴之路展览反映的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在这个地方提出中国梦,绝对有历史的眼光,也体现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担当。”谢春涛说,从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苦苦追求走到今天,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又落到了这一届领导集体的肩上,“到这个地方谈中国梦,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感和他们的决心、意志。”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时,新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进一步阐述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同时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一下子把这个看上去很宏大的命题,跟我们每个人联系在一起。”谢春涛说。
逐梦道路 不会一片坦途 谢春涛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不会一片坦途,在现阶段面临八个挑战。 第一大挑战是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个挑战是如何稳步有序发展民主,把符合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主稳步、有序地推进下去;第三个挑战是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四个挑战是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党和政府还需应对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国家和平统一、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解决党内的消极腐败问题等几大挑战。 谢春涛说,近年来,中央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十八大之后,政治上出现了不少新气象,这让社会各界看到了党和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决心。
社会公平 才能梦想成真 “每个人都有梦,每个人的梦肯定不一样。”谢春涛说,年轻人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老年人则希望不要为养老、看病担心,“这都是很实在的愿望。” 谢春涛表示,个人的梦想要靠个人的努力来实现,“但前提是我们的执政党和政府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好环境。” 在现阶段,因为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平,出现了阶层固化、既得利益群体对改革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实际上影响了很多人特别是底层百姓对梦想的追求。“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应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而不能靠拼爹。”谢春涛说,这需要党和政府捍卫社会公平公正。(记者 吉祥 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