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两会期间有两个令人会心一笑的花絮新闻。一是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驻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习总书记的面背了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习总书记昨天参加代表团讨论,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习总书记风趣的一番话使得全场都大笑起来,他接着说,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同时存在的。委员在总书记面前念这种调侃式的段子,说明了总书记的亲民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信赖,而总书记的应答既风趣幽默,又富含哲理,让人赞叹。
还有一则新闻,昨天上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提起一个民间段子,“涨价的时候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大家有批评的意见,包括编了很多的段子,说国家发改委一调油价,航空公司就要出事。前两天调油价是发生了地震……” 这两则新闻中且不谈PM2.5或者油价上涨的问题,人们感兴趣的是,相当于民间野语、民谣的“段子”这个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事物悄然出现在全国两会这个商讨国计民生的严肃场合。段子在这两处的出现都让人眼前一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调侃式的段子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民意载体,摒弃无聊不健康的内容,是老百姓对国计民生热点问题所作的一种回应,其中不乏闪烁着草根智慧的作品。这种段子符合民意,表达了草根心声,朗朗上口而在民间广泛传播。关于PM2.5的段子和发改委调整油价的段子很多,这两个问题确实是现在老百姓关注的大事。 其实,这种段子古已有之,古时是以民谣的形式传播的,为政者若能善于倾听这些段子、民谣,就能了解老百姓的心中真正在想什么,了解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大多数代表和委员来自一线,他们能听到段子,或者私下讨论段子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段子”能够登堂入室,在参政议政时公开讨论,说明了政府广开民意,政治清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希望更多的政府领导能够认真对待这些段子,而不是一笑了之,甚至一味指责。段子的内容当然有夸张偏颇之处,我们的政府更应该善于管中窥豹,察风波于青萍之末,从这些段子中倾听民生。评论员 陈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