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
中国历史总是如此:10年一刻度,10年一轮回,10年一转换,10年一跃变。西部大开发已从前10年转入新10年。在这转换中,战略重点和政策亮点有哪些新变化?虽然新一轮战略已经实施3年,但这些问题目前仍然是世界各地企业关心的事情。今年9月25日,第12届世界华商大会将在成都举行,会议主题之一就是“西部大开发、华商新机遇”。近4000位华商将围绕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因为中国西部12省区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3.64亿人口,占全国的28.6%,对世界华商是巨大的发展天地。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经地质勘查探明有储量的矿产有161种,探明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在全国总值中占50.45%,其中45种主要矿产潜在价值占全国总值的50.8%,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探明储量潜在价值之和还多。中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6位,而西部地区的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5%。中国的水力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1位,而西部地区的蕴藏量占全国的82.5%。此外,许多矿藏资源的大部分储量集中在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用资源去支撑中国的经济增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地貌形态是西高东低,但经济发展是西低东高;资源储量是西多东少,资源使用是西少东多。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在5000年文明史,有4800年西部比东部发达。
在过去数十年的西部开发中,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有长足的发展,但同时环境与生态被破坏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各种环境与生态危机都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沉重的。在长期形成的国内分工格局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很不合理,表现为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粗加工工业比重大,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既无法与东部先进企业相竞争,还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放的污染物,要比东部地区高出1至5倍。西部地区传统的粗放式资源开采与加工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土地侵蚀面积达4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侵蚀面积的83.3%和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60.6%。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因此,在新时期西部开发战略中,要注重发展与资源的协调、开发与环境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