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小额经营备案在四川推行 备案后可“无照经营”

小额经营备案在四川推行 备案后可“无照经营”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9-18 10:10:49

25岁的刘海军,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枇杷巷开了一家加工铝合金门窗的店铺。尽管已开业两三个月,但他一直没办理营业执照,谈及此,他笑着摇摇头:“像我们这种小本买卖,没必要办执照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像刘海军一样的小额经营户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没有办理相关证照,但一味打击“无照经营”,无疑等于端掉这些“小本买卖”者的饭碗。

如何破解“无照经营”监管难题?9月17日,记者从省工商局获悉,该局日前出台的《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小额经营备案制度,明确社区内从事家政服务、日用品销售、维修等微利的经营网点或不具备办照条件的小额经营者,实行社区备案制度,免于工商登记。

【现状】六个社区500余户个体无照经营

在高新区中和街道上,没办营业执照的远远不止刘海军一家。40岁的罗敏左眼残疾,在高新区中和街道租了个铺面,卖床上用品。记者注意到,约30平方米的房子被分隔为铺面和住房。“卖的钱刚够生活,只有旺季的时候,一月能赚一两千元。”罗敏说,一直没办营业执照。问及原因,她说:“刚开始也准备办,打听才晓得要年检、报税,麻烦!”

据了解,个体工商户登记需要先核名,提供多个证件,填写多张表格,登记后,可获得组织机构代码开户、办公章等。而这些,对于在社区开店谋生的农民工来说,显得困难与多余。

作为小额备案制度试点示范区之一,成都高新区2012年调研发现,居民集中生活区个体经营户有相当部分没有营业执照,仅中和街办等六个社区就有500余户个体无照经营,而这些个体未办理证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规模小,不愿意办理;因营业场所不合要求无法办理;一些新兴行业因立法滞后而无处办理等。

刘海军说:“如果哪天生意做大了,需要公章、银行账户、开发票,我肯定会去登记。”

【困境】简单取缔 等于端掉经营者饭碗

“以前针对‘无照经营’的监管主要是取缔。”高新区新城工商所所长李彤说,一听说要取缔哪家铺面,不仅是商家,周围的居民也都会来阻止执法。“这些被视为‘无照经营’的铺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劳动者的自主创业和谋生问题,也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方便。”成都高新区工商局副局长吕治军认为,简单按照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思路治理,就等于端掉了经营者的饭碗,不仅治理目标难以实现,也不利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经营户不登记,难以掌握相关信息,也致使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能无法落地。”吕治军补充道。

据统计,在高新工商局办理的各类举报投诉中,反映“无照经营”户噪声、油烟扰民等问题的占到多数。在难以取缔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对这些投诉也爱莫能助。

【对策】社区备案 降低经营者从业门槛

如何破解“无照经营”治理难题,让小额经营者安心经营,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相关监管职能不缺失?

去年起,省工商局创新管理方式,试点了小额经营备案制度,明确从事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商品经营、生产加工或者赢利性服务活动,其经营额或经营所得未达到纳税起征点,或者可以按照实际经营情况和个人所得纳税的小规模经营者,只需到社区备案,不需工商登记。日前,省工商局决定在全省推行该制度。

“小额经营户只需向所在辖区的社区提供身份证明、场地证明、本人照片,填写小额经营备案表,就能领到一张小额经营备案证,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省工商局个体处处长曾如均介绍,该制度旨在降低小额经营户从业门槛,鼓励自主创业,同时,转变此前关注“主体资格”的监管理念,将经营者行为性质作为监管的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备案只是第一步,掌握辖区内小额经营户的信息之后,还需各职能部门跟进监管才能取得实效。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