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残联根据走访调研残疾人的需求,决定大幅提高“自强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对大专以上学习阶段的资助金额“翻番”,分别由原来的大专1500元/人·年、本科2000元/人·年、研究生2500元/人·年,调整到3000元/人·年、4000元/人·年和5000元/人·年。
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自强助学工程,向困难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发放自强助学金,是市委、市政府重视残疾人教育、加强对残疾人助学力度的重要措施。据悉,今年将有近2000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子女受到“自强助学金”的资助。
就读大专本科研究生
助学标准全部“翻番”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市正式启动了新学年专项扶残助学工作。正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就读的硕士研究生陈兆丰,今年再次被列入扶残助学计划。前两天,他从市残联领取“自强助学金”时发现,今年的助学金拿在手里面,分量更重了,“去年是2500元,没想到今年翻了一番,涨到了5000元。”
残疾人“自强助学金”,是我市按照“普惠加优待”原则,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学生子女、特别是残疾学生专门制订的一项帮扶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为了加大助学力度,从今年起,我市大幅提高了“自强助学金”的资助标准。
调整之后,学前教育机构内接受学前教育康复的受助对象,助学金标准为500元/人·年;小学(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受助对象,助学金标准为500元/人·年;中学在读受助对象,包括普通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高中、职业中学和职业中专学生,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人·年;大专、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助学金标准分别为3000元/人·年、4000元/人·年和5000元/人·年。
资助对象15000多人次
覆盖从学前到研究生各个阶段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措施,使我市困难残疾人家庭中的学生子女就学问题可以得到保障,不会因为家庭困难受到影响。”市残联负责人介绍说,实施自强助学工程,设立残疾人“自强助学金”,目的是为困难家庭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子女顺利就学解困助力,实际上也是为残疾人家庭的未来发展“造血”。而此次对助学金资助标准进行调整,既是为了满足残疾人家庭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残疾学生努力争取更高学历的学习。
据统计,几年来,我市已向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自强助学金”1000多万元,资助对象覆盖从学前到大学研究生的各个阶段,受益人群达到了15000人次。仅今年一年,就将有2000余名学生获得“自强助学金”。
市残联要求各级残联组织,要多渠道多方面拓展扶残助学途径,确保每个残疾人家庭都能了解这项政策,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受助学生能够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勤奋学习,用知识和技能改变自己的人生。(记者 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