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孟梅)在第三届中国西部金融论坛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近10万亿元,增长1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四川省成功克服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严重影响,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省经济不但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201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四年翻一番;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同比增长30.9%,三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6元,增长20.5%。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2%。特别是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通信以及资源开发、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等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第三届中国西部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在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进程中,金融发挥了积极作用,金融业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省银行业法人和省级机构455家,证券业法人机构7家、证券期货营业部219家、基金分公司9家,保险法人和省级分公司64家、法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88家。全省金融业总资产达到4.47万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3.11万亿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07至2011年,全省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完成融资3748亿元,上市公司比2006年末增加34家。2011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779亿元,居全国第六位,是2006年的3.24倍;赔款和给付支出191亿元,是2006年的3.37倍。截至2012年8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4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2012年1-8月全省社会融资总量4380亿元。四川成为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
同时,中国西部金融论坛自2010年开办以来,业已成为我国最高规格的金融盛会之一,不仅为西部地区搭建了政策引导、资源聚集和产融对接的多功能平台,而且成为我国西部金融改革、开放和合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