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一批外地投资理财公司集中现身成都。它们以贷款中介的名义,吸引居民投资,称年收益率高达18%,但这些投资理财公司拿出的投资项目都远在河南洛阳。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项目需要远赴四川融资?这些投资理财公司又到底是什么身份,如何经营?
目标客户锁定中老年群体
8月12日,成都建设路一环路口一家“投资理财”公司正筹备开业。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申请应聘“理财顾问”一职,面试者在简单询问了记者经历后,便让记者直接参加业务培训。
12名接受培训的新员工,有年轻人、中年人,还有一位60岁大妈。
这位来自广安的大妈告诉记者,当时以为招老人是负责做饭打杂,没想到填了一个表后,下午就通知她来上班,参加公司金融投资理财的业务培训。“入职”程序很简单,填一张报名表就算数,几乎来者不拒。年轻员工所学专业几乎都与财经金融无关,但他们告诉记者,“进入这行就算是踏入金融行业了”。
随后开始培训。来自河南洛阳的女经理宣称,该公司的主业就是依靠业务员的地毯式宣传,让老百姓将手里的余钱拿出来,由公司集中推荐给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公司作为中介方提供风险担保并收取管理费。
女经理说,营销技巧的关键是寻找目标客户,“这个行业的目标客户主要锁定在45—60岁左右的中老年群体。中老年人有闲钱、有时间,但没有精力也不懂投资,因此要说服他们,把钱拿出来,由我们为他保值增值。”
记者当天下午6点后拿着公司的宣传资料向过往行人派发。不少人被宣传资料中18%的高收益吸引,一旦有人停下来,员工就走上前主动介绍理财产品,如果对方有回应,便可视为潜在客户,邀请至办公室坐下,倒杯水慢慢细说。但也有尴尬时刻,一对60岁左右的老年夫妇接到宣传资料看了看说,“这都是骗人的”。大爷气愤地说,自己几年前曾给一家类似的公司投资,结果这家公司跑了。
记者调查发现,仅建设路片区,就有好几家来自洛阳的投资理财公司,而且都开业不久。
培训内容是如何化解客户疑问
第二天的培训内容是如何化解客户的疑问。
记者和新员工被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3人,模拟客户与理财顾问对话,相互变换角色提问。然后由经理统一回答,以便今后从容应对客户。
记者发问:我对你们公司不了解,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担保的公司也不了解,怎么放心把钱交给你呢?
答:融资公司将资产抵押给我们的,你认我们公司就是了。
问:万一你们公司与融资企业和担保公司是一起的呢?
答:我们只是提供中介担保,你的钱直接打到对方的账户上,每个月的收益分红也是由融资方打到你的账号上,我们作为中介是不碰钱的,只是收取管理费而已。
问:怎么能够保证你们公司不会跑路,谁为你们公司担保呢?
经理反问:我们公司证照齐全,是正规的公司,怎么会为这么点钱跑路呢?
一位客户进店咨询,碰上大妈业务员接待,被告知公司还未开张,过几天再来。公司开张时那位客户果然来了,还抱来了3万元现金,大妈业务员为公司签下第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