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如今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在其规模逐渐扩大、程序日益规范、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周期、价格、质量”这3大问题一直为外界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的有关负责人,权威解惑政府采购3大质疑。
1.
周期长?
为遵循法律规定
现象:单位要采购打印机,如果是自行去买,一天时间就能搞定。可是如果通过政府采购的话,最起码得花1个多月时间。
质疑:政府采购周期为何如此长?或是政府采购办事不力,工作效率低下?
说法:政府采购周期长是因为法律有明确的采购程序和环节上的时间规定。“以一个公开招标项目为例吧。”四川省政府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听到记者就政府采购周期长的疑问后这样说道。他进一步解释到,政府采购是有法律制度约束的规范性采购,必须履行规定的法定程序。从时间要求上来看,规定得较为具体,比如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必须经过不少于7天的预公告期,不少于20天的采购文件公告期间等。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个公开招标项目程序要求的时间,假设所有环节进行顺利的基础上,就要花去34天。
至于这34天是花在哪些环节的?“我们可以来做一个加法就知道这个天数是如何构成的。”工作人员拿出纸笔比划到,一个公开招标项目程序要求的时间:技术参数和资格条件预公示7天,招标文件发出至开标20天,采购结果预公告5个工作日,全流程法定时限不少于34个日历日。加上预公示后处理意见函(如有供货商提出意见)和采购人确认招标文件需要的时间,质疑处理时间等整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其中预公示,是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工作,省政府采购强调:“进行预公示的好处在于,给潜在供货商一个知情权,能够让竞争更充分。”
结论:相比自行采购的立等可取,政府采购显得环节多、时间长。但这是确保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客观要求,在促进有效竞争、降低采购价格的同时,能有效防止或抑制腐败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