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上周五,成都—德阳同城化合作座谈会在蓉召开,成德两市秉天时、应地利、顺人和的同城化发展历程,就此起航。两座城市“亲密无间”的同城化发展,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又将为两地的人们带来哪些利好?请看成都晚报记者为您带来的系列解读报道。
自三日前的成都—德阳同城化合作座谈会结出《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及八大合作议题等等硕果,在搜索引擎上关于“成德同城化”的条目已能找到近1万条。两地居民憧憬着快速抵达的城市间交通和“城际一卡通”,期盼着电话区号合并和养老、医保互认,也希望以共建成德工业园为代表的产业深度协作能为成都、德阳两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成德同城化·共建工业园
产城一体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新城
成德工业园的战略合作从2013年3月起开始酝酿。3月6日,德阳代表团赶赴成资工业园,先期考察在全省率先建设跨区划工业园、率先分享区号“028”利好的区域合作样本。几十个工业项目排队等待入园令中江县县长彭勇感叹,同样是140余万人口丘区大县,同样与成都接壤,彭勇看到了中江的前景。该县辑庆镇、兴隆镇与金堂县接壤,近年成为中江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6月30日,在中江县召开的成都—德阳深化区域合作座谈会上,两市、两县(中江、金堂)再次深入交换了合作意向,就在中江共建成德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达成初步意见。在上周五成都—德阳同城化合作座谈会上,《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尘埃落定,两市将在德阳市中江县兴隆、辑庆镇一带,合作共建成德合作工业园区。
根据目前确定的发展规划,成德工业园区在中江经济开发区兴隆·辑庆工业园区中划定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则为33平方公里左右。总体按产城一体,组团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起步区以产业发展优先。在产业定位方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和家具轻纺产业,按产业分区布局,规划建设“成都消费电子配套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引进优质项目,培育重点企业,承接产业转移,与成都市重点产业联动发展,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支点。计划2015年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完成起步区建设,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