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种态度
除雷暴和雷雨天气,北京、广州、深圳、浦东、虹桥、成都、昆明、西安八机场起飞不受到限制。之前频频成为起飞延误理由的“流量控制”,恐难再成为起飞延误的理由。
新华社对此发文认为,无论效果如何,至少空管局显示了站在乘客一边、让利乘客的态度。
一个欠缺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起飞延误的可能会降低,但乘客或更多在目的地机场上空等待。
不限起飞的作用还有待观察,但中国航班真正频现延误的原因又是什么?新华社就此做出深度调查,提出了民航现有体制下分管混乱的现实。
7月27日,实名认证“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崔建强,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民航空管系统于2013年7月18日已实施在北京、广州、深圳、浦东、虹桥、成都、昆明、西安八机场起飞不受到限制的措施,雷暴和雷雨天气除外。
昨日,西南空管局运管中心主任张毅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我们确实接到了这项通知,并且已经施行了近两周了。”这意味着,飞机不受对方机场管制影响而推迟起飞,减少航班关了舱门却继续在机场长时间等待的状况。
“流控”恐难再成不飞理由
民航局是为治理航班延误,才首次提出了“不限起飞”的新招。那么,不限起飞为什么被认为能治航班延误?
以前,如果目的地机场有“流量管控”等情况,本场的飞机也无法起飞,而是要等目的地机场恢复正常后方能起飞,后续的航班也将受此影响延迟起飞。在这段时间里,乘客只能坐在机舱里在停机坪上等待。如果实施“起飞不受限”措施,本场飞机将不再受目的地机场的起飞限制,按照原定时间起飞的可能性增大。
流量管控本身可能也曾让乘客们心存疑问:天空这么大,飞机为什么要流量控制?记者查询到,流量控制全称“飞行线路流量控制”,意思就是说飞机“堵车”了,需要限制通行。据悉,每条航路、每一个机场在同一时间能够容纳的飞机架次是有限制的,飞机之间必须存在高度和距离差。为确保安全,某段时间内起飞降落该空域的飞机架次过多时,会采取航班流量限制手段。
流量控制频繁出现的原因,则好比车多路少———航班多,航路有限。南方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我国民用航路仅占20%~27%,其余73%~80%的航路为非民用所占据。
民航局方面表示,2012年的航班延误中,流量控制导致的占25%,天气原因导致的约占21.6%。从这组数据可知,“流控”是超过天气因素的航班延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