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成都市井盖办获悉,今年成都市井盖治理工程持续推进,1—6月共治理井盖9481座。现正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治理工程,治理从二环路到三环路间主要城市道路及重要区域的病害井盖。
汛期来临强化巡查
修复有病害井盖
成都市井盖办有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作为全国首个大规模治理井盖的城市,成都市从去年开始将病害井盖的整治工程纳入计划,从去年6月开始启动治理。在6个月时间内,全面完成二环路内主要街道近3万个井盖治理。今年则将井盖治理的范围逐步向三环路扩展,1—6月已经完成病害井盖治理9481座。
在治理病害井盖期间,各井盖行业主管部门全面加大对各井盖权属单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井盖日常维护管理机制,建立检查井盖日常巡查机制,并特别安排专人定期对权属井盖进行巡查,尤其是汛期来临之际。“我们要求,权属单位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井盖破损、丢失的现象,都要立即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更换。”
注重污雨水井安全
安装防坠落设施
该负责人还特别强调,为了确保井盖安全运行,在老井盖中,特别是污雨水井,还在治理过程中,要求完成井盖防坠落设施的设置,确保安全。
据了解,在2010年,为防止行人坠入,成都市管窨井就开始陆续加装高分子材料的内盖。这种内盖是在井内壁打洞安装3个卡子,然后将圆形内盖装入卡子旋转,将窨井封住,最后再将铁制井盖盖上;井盖加上内盖后,即使井盖损坏,由于内盖口径小,人也不会掉下去,这是确保井盖安全运行的一道特别“防线”。“这是‘双保险’。”记者 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