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专访罗强:创新驱动 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

专访罗强:创新驱动 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富民优势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7-01 09:42:02

新华网四川频道6月28日电(记者 杨迪 江毅)6月28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新闻发布会将在北京举行。在发布会举行之前,新华社记者对中共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进行了专访。

新华社记者: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已经进行了13年的时间,13年来科技城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现在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罗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绵阳科技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现在拥有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我们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方面。我们现在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还有14所高校,有26位两院院士,有6家国家工程中心,有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些数量都位居国家西部城市前列。2012年,我们全市RND经费占6.8%,这个数据高居全国前列。全国2012年的RND数据占经济比重是1.93%,省、区、直辖市中最高的北京的数据是5.76%,接下来深圳占3.81%;从研究经费投入来讲,我们是高居前列。正因为有这么多强的科研实力、科研人才和研发机构的投入,产生了一大批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上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新华社记者:科技城的未来是怎么样规划的?

罗强:下一步我们刚继续按照全国科技大会的精神,一方面争取更好的政策,我们希望能争取到像国家对中关村这种政策体系的支撑,另一个方面四川省委省政府已经对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实施、促进、发展专门出台了10支持政策,绵阳也从去年以来出台了19条政策。就是从政策、从改革来要创新的动力。第二呢,我们在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把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就是把我们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富民的优势。所以我们提了三个“倍增”,一个是企业倍增,二个是产业倍增,三是园区倍增。随着这三个倍增计划的实施,会极大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科技贡献率会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同时按照国务院给我们提的要求,通过我们的“五地”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高新技术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这几个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落实,科技城建设会得到突破型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绵阳科技城的发展会对四川及西部地区发展起到什么样的地区性效应?

罗强:现在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不能再去拼资源、拼环境,所以国家提出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川省委也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们今后发展的重点。所以作为西部城市,我们无论是研发经费投入还是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都不断加大,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我相信这将引领新的发展模式。最终我们会发现,发展还是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新产业。在存量上,要经过技改投入,改造提升,发展产业高端;在增量上,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外来高端产业,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产业附加值,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做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绵阳科技城将如何发挥西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路者”的作用?

罗强:绵阳科技城已经有13年的建设经验和基础,在下一步发展当中,特别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们怎么样发挥优势?西部地区有它的劣势,主要是地域、区位方面的劣势。但同时,我们也有优势,就是过去积淀的军工企业、老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以及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我们的问题是,要怎么样把注意力和政策、资金、人才都引导到创新上来,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环境。这样就会引导整个西部发展,摆脱过去完全依赖环境与资源的发展模式,走上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记者: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个难题,绵阳科技城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罗强:现在科技成果转化很难,一大批成果拿到了专利,但是在论文上或锁在柜子里。要转化,怎么办?要把几个关键环节打通。我们看到,一大批科研成果实际上是有市场的,最缺的是资金和人才,是“靠谁来转化”和“用什么来转化”的问题。去年,绵阳获得“国家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的称号,这样拿着专利19条政策,鼓励各行各业人员来创新创业,来领办小微科技型企业。所以,有先进的科技成果,有广阔的市场,有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有人来办,这样科技成果转化就比较畅通了。 (完)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