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集团完成9亿多美元并购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项目、波鸿集团耗资超2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威斯卡特交割完毕……
今年以来川企“走出去”频现大手笔。在省商务厅17-18日举办的川企“走出去”培训会上,面对150余名热望实现“全球投资梦”的四川企业家,天齐集团、波鸿集团等先行淘金国际市场的企业高管道出了经验:备足银子、备足人才,当出手时就出手!
准备要细致资金和人才一样都不能少
“准备工作要做得细致一点,再细致一点!”成都天齐副总经理吴薇全程参与了该公司的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项目。该项目是我省目前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要搞清楚向外投什么?为什么投?还要评价自身的实力。我们并购金额超9亿美元,是认真分析了家底的,家里的米和田里的稻子有多少都考虑到了。另外还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现在北上深等地很多人才回流四川,川企要看准时机抢人才,毕竟懂外语又懂国际投资和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不多。”“要充分了解投资地的法律法规。”波鸿集团副总裁杨华勇认为知己知彼很关键。该公司并购的威斯卡特公司历史超过百年,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他提醒川企,尤其是要注意对方的环保、劳工、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忽略任何一个都会吃大亏。波鸿当时就聘请了一流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充分准备。
谭鱼头是首批进军香港的川企,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德海表示,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一旦看准了,就要及时出手,延误了时机就意味着付出更多代价。”吴薇认为,天齐并购泰利森就错过了最佳时机,结果一家美国公司也加入竞购,成本就提高了。
中铁二院集团副总经理陆建华表示,公司虽然已经布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步子依然不够大,积极性需要提升。“川企向外投资很多采用股权投资,钱投出去了只是‘走出去’的第一步,促成所投公司的健康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杨华勇认为,“如何整合国外的公司,达到1+1>2的效果,如何留住国外公司的高管、留住客户,这是我们目前正在推进的事情。”
时机要把握转向投资技术和品牌
对于尚未“走出去”的川企,目前时机是否合适?“目前时机依然难得。”著名的海外投资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教授表示。
2009年以来,相继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导致国际资源和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给国内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仅在今年一季度,我省中方核准对外投资额就达到12.25亿美元,同比增长600%。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客观上也给川企境外投资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期。
赵晋平教授提醒川企还要及时把握我国对外投资的转型风向。据介绍,从2011年起,对外投资能源和矿产的比重开始下降,工业品和消费品产业比重上升;对外投资的目的,也有逐渐由矿产资源转向技术和品牌战略资源的迹象。要抓住这个转型风向,加大对技术和品牌的投资。
省商务厅在培训会上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四川企业走出去政策指南》。记者看到,《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中,精选了6个有代表性的对外投资重点国家,包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等,对有意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川企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记者 李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