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展望》倡导非遗保护有效机制
6月16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在成都闭幕。大会通过并发布了《成都展望》,提倡积极推进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机制。
在为期三天的成都国际非物质遗产大会上,来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各缔约国代表、参加《公约》起草的主要专家学者等,共计300人参加,最终形成题为《成都展望》的成果文件。
《成都展望》指出,并不反对在不损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真性前提下的开发利用,但最重要的是必须确保其受益者是相关社区。坚决反对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性质的过度开发和随意滥用。同时《成都展望》呼吁了世界人民,通过文化自觉、文化自适、文化自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在三天的会议中,大会围绕“公约的成就”、“清单制定与名录申报”、“平行领域”、“缔约国的非遗保护经验”、“其他相关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这5个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互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第四单元主持人朝戈金说,成都本身是具有文化多样性的城市,是文化的富矿,在成都举办非遗节恰如其分。他认为,非遗是每个人的非遗,而不单是大师的非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处前负责人爱川纪子则高度评价了成都在非遗保护中的努力。她认为《公约》出台10年以来,中国是表现最为抢眼的国家之一,而成都取得的成绩正是中国进步的表率。成都的国际视野,推动了非遗保护和文化多样性的进程。(记者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