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发展战略”带来新空间新机遇
四川与央企又一次盛大约会启幕。这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我省首次举行的高规格、大规模投资促进活动。
会场内,充满市州你追我赶的强烈信号:抓投资、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软硬环境建设……
会场外,吸引企业入川的信号也在传递:更大市场需求、更多要素集聚、更优投资环境……
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经济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等,为央企入川提供了空间和机遇。而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三大发展战略”,将成为央企入川的新空间、新机遇。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更大“市场蛋糕”、更好要素保障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提升首位城市,支持成都领先发展;着力次级突破,推动有条件的市州和重点经济区率先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这一激发全省各地发展活力的战略,不仅将深刻改写四川的经济版图,更将给投资者带来机遇。“未来较长时间内,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都是推动我省市场需求保持活跃的重要因素,会有更大的‘市场蛋糕’可供切分。”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认为,最直接的机遇来自市场需求的扩大。原本被忽略的地区将出现新的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这将成为企业竞相发力的新区块,也考验着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执行能力。
四川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单极化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能够带给企业发展所需的集中;但随着单极化繁荣进程深入,生产要素获取困难,交通运输拥挤不堪、人力资源竞争激烈、土地价格上升等,都可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既能在区域范围内带给企业新一轮的生产要素集中,又能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空间。”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不少外来投资者认为,四川的中药、水电、矿产等资源更多分布在成都以外的城市,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然使得市州奋起直追、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企业投资。
事实的确如此。阿坝提出将全力推动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特色产业发展提升,推进汶马、汶九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广安提出抓好招商引资,将加快推进行政效能改革;凉山提出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各市州加快发展,开发特色优质资源,为央企布局四川、乃至西部市场拓出一片“蓝海”。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更大投资空间、更强消费需求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既能催生巨大的内需潜能,又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我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左右,9000万人口的大省加快城镇化步伐,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城乡居民消费,都是投资者的机会。
四川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也将给在众多行业居领军地位的央企,带来新的产业合作机遇。
有个案例为人们津津乐道:一个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生产商,坐拥四川优质锂矿资源;另一个是技术实力雄厚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天齐锂业与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手打造5000万安时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
四川正着力构建具有四川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借助技术、资金、人才、科研等优势强大的央企,加速迈向高端产业、产业高端,成为众多企业乃至地方政府的选择。更大的投资空间在显现——四川将建设全国最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5年内,我省还将形成5个营业收入过2000亿元、10个超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更深合作空间、更高合作层次
如果说,上述两大发展战略开拓出的是空间,那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为这些空间和机遇赋予新的内涵和动力。
当前,四川已经进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意味着与央企的合作,也将从进一步以资源开发为主向更深层次的全产业链、更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合作等迈进。
从无到有是机遇,从有到优更是央企入川的大好机遇。
攀枝花市市长张剡认为,“‘三线建设’推动了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从无到有’;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设立,将推动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从有到优’: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稀土研发制造中心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由是,四川将搭建一个让央企发挥自主创新专长的大舞台。
外来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本土企业交融发展,还能延伸出新的产业机会。去年,成都市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对原成都东郊企业——成都锦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进行重组,并以锦江电器为基础,打造百亿中国电子成都产业园。
我省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到2020年,三大功能区聚集200家以上国内外科研机构,形成中国西部“硅谷”,形成若干世界一流科研机构,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这将为央企在川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合作的方式也需要创新。
四川能投与中石化共同组建四川方控股的四川省天然气投资有限公司,首开全国先河;由中石油控股、四川能投集团和宜宾市政府参股的四川省内首家页岩气股份公司有望近期挂牌组建……
更深层次的合作、更高层面的对话,将在创新驱动下展开。记者 董世梅 曾小清 李龙俊 记者 衡昌辉 余 坪 何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