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今日开幕。昨日下午,委员们陆续报到,将一份份精心准备的提案提交至大会提案组。截至昨晚8点,记者在市政协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看到,大会提案组已录入提案268件。从录入的提案来看,“交通”依然是关注最多的话题。此外,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管理以及医疗、教育、文化改革等话题也是关注的焦点。
提案点击
农工民主党成都市委员会——
打造公共自行车系统
农工民主党成都市委员会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根据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的现状及未来规划,设计、规划公共交通网络的末端微循环系统——公共自行车系统。该系统将作为主干公交网络系统的补充,打通主干网络站点到出行目的地之间的“毛细血管”,可有效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市内跨区域的中、长距离出行,主要依靠以地铁、公交为主的主干公交网络系统;区域内出行,尤其是从地铁、公交站点到达出行目的地,则可利用公共自行车系统实现。提案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将地铁、BRT站点的直接影响区域范围从400-600米扩大到2000米左右,有效提升地铁1、2号线、二环路BRT系统、现有公交网络的影响范围及效能,有效降低出行的换乘次数、候车时间。
提案还建议,在各个地铁站口,特别是三环路以外的地铁站口附近,建设大型公益性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将能够有效截留大量的小汽车、电瓶车和自行车,减轻城区的交通压力;应规划从附近公路网络至站点停车场的配套道路,合理设置交通引导标志,引导进出主城区的市郊出行者换乘公共交通系统,实现轨道交通与周边郊区县驾车出行的接驳;在轨道交通的市郊站点,设置郊县出租车待客点,为市民提供多种出行方式选择。
致公党成都市委员会——
构建多式公交系统
随着我市城市规模扩大、城乡空间布局结构良性互动,以及市民出行方式发生的变化,多式公交系统已成为提升城市客运系统服务水平、释放系统能力和缓堵保畅的重要措施,成为支撑“五大兴市战略”、促进“两化”互动的关键载体。致公党成都市委的一份集体提案建议,我市应按照“公交城市”的概念,建成以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聚集、以公交车站打造城市开发中心、以全方位公交优先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等为特点的多式公交系统。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地铁、快速公交、常规道路公交等规划建设,已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建成了“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多式公交系统,这也为我市建设多式公交系统奠定了基础。“科学谋划多式公交网络规划建设和系统配置,是合理推进我市多式公交系统统筹发展的关键内容。”提案建议,多式公交统筹规划建设应从“点、线、面”全方位优化多式公交系统网络结构和系统配置。其中,“点”是重视公交换乘枢纽的类型和能力分级;“线”是重视综合公交走廊系统配置和系统功能定位;“面”是重视产与城的内在关系、全域开放的核心内涵,兼顾分区公交服务强度进行统筹,消除公交盲点。
提案建议,要注意统筹衔接,实现地下与地面交通、大容量和中低运量交通、机动化和非机动化交通以及慢行交通系统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要注意空间提升,打造高效、连续、畅达、绿色的综合公交系统环境,以适应不同出行目的的居民出行。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委员赵忠——
在职校开设驾驶课程
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委员赵忠认为,“交通先行”战略不仅包含路网体系建设,还应包含文明交通行为建设。增强公民文明交通意识,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贯彻“交通先行”战略的有力抓手,是建立在思想领域中的又一“路网”体系。
赵忠建议,首先从宣传方面入手,加强监管力度。此外,探索由中等职业学校开设驾驶技术教育的课程,教学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这样一可实现考、教分离;二可将驾驶教练纳入教师序列管理,有助于提高驾驶教练的综合素质;三可严格学时的规定,增设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及考试科目。
将驾驶行为与公民诚信体系挂钩,凡有严重交通违法、重大肇事、使用虚假资料办理车管业务,以及进行非法营运等行为的机动车驾驶员,应被交警部门列入“重点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并将违法记录通报给相关保险公司、银行等部门,提高不文明驾驶行为的违法成本。记者 张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