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成都市民一边倒支持春节不放鞭炮 比例达40:1

成都市民一边倒支持春节不放鞭炮 比例达40:1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2-05 09:05:48

核心提示

读者毛先生:多少孩子被炸伤眼睛,医生那几天忙得不行,这就是吃饱了没事干

读者谢先生:空气污染都到这个程度了,我想99%的市民都会赞成禁放的

读者胡丽天:喜欢热闹的可以唱歌跳舞替代,好吃嘴可以包饺子、汤圆替代

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农业文明的习俗不适合工业文明,就应该忍一忍

民俗学家袁庭栋:国家可以用法律手段,让市场上使用更安全、无污染的烟花爆竹

环保局呼吁尽量不放烟花爆竹 追踪

“爆竹声中一岁除”,放鞭炮,作为春节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文化记忆传承的一部分。

但近期全国多个城市被雾霾“围城”,春节时燃放烟花爆竹,无疑将让空气污染更严重。

要浓浓的年味,还是要干净的空气?昨日,关于是否支持春节放鞭炮的话题引来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共收到41名热心市民的建议,而其中的声音更是“一边倒”:“放老天一马,更是放自己一马”。更有市民建议,明年政府可组织听证会,立法禁止。

大讨论

放老天更是放自己一马

截至昨日17时,本报全天共接到41名热心市民的来电,对于春节期间是否燃放烟花爆竹,其中40人都认为应该禁燃。

空气污染是大家认为应该禁放的主因。市民王女士家住在清水河大桥一旁,河边每年都有很多人燃放烟花爆竹。每到春节,她都会提前到别的地方去住,因为污染太严重,经久不衰的轰鸣声更是让一家难以入睡。

今年73岁的李佐鑫是一名退休的呼吸系统医生,他觉得,68%的疾病由空气引起,而传统是可以改变的,不好的习惯就应该摒弃,他不支持放烟花。

火炮冲天,不仅是空气污染,火灾、烧伤等悲剧在春节也屡见不鲜。对于不少市民来讲,不燃放鞭炮是希望有一个安全、祥和的春节,“放老天一马,更放自己一马。”市民李女士说。

热心市民胡丽天昨日也是拨打本报热线的市民之一。参加过24场听证会的她,曾经就参加过2008年5月那场关于《成都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的立法听证会。她告诉记者,“之那次听证之后就开始(允许)燃放,不过是有限制的。”当时,胡丽天是持反对意见的人之一,原因则主要是从安全来考虑。时间过去几年,胡丽天仍是坚定的反烟花爆竹者,她建议今年春节大家能自觉不放,还希望年后能召开听证会,立法禁放。

禁了烟花 污染也不能立刻解决

不过,也有市民担心,完全禁放会让越来越淡的年变得更没有味道。36岁的冯先生是资格的老成都,在他看来,不放鞭炮就没有过年的味道。“放鞭炮不能一锅端,而是应该掌握一个度,规定哪些地方、什么时间能放,相关部门更应该严格监督。”冯先生认为,空气污染应该抓根源,“禁放烟花了,空气污染也不是马上就能解决”,他建议应该从污染严重的企业抓起,政府还应限制卖鞭炮的摊点。

专家看法

农业文明习俗不适合工业文明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放鞭炮是农业社会留下的传统,“但农业社会不存在环境容量不够的问题,但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发展,让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传统习俗因此也可以考虑有所改进或暂时放弃。”如果认为丢掉习俗可惜,他认为那也是我们工业社会破坏环境后的自食其果。如果未来生态环境大幅好转,再重新恢复放鞭炮的习俗未尝不可。

成都著名民俗学家、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则认为,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烟花爆竹在春节中的意义。但他也表示,可以让国家用法律手段,对烟花爆竹品种进行审查,让市场上使用更为安全、没有污染的烟花爆竹,用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我了解,这种产品是已经有了的,只是没有强制推行。”

未来

能否推行“环保鞭炮”?

昨日,成都市环科院总工程师周来东说,现有的监测和分析都表明,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物中,主要是颗粒物,且以PM2.5为主。另外还有少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而对“环保鞭炮”的想法,周来东表示,这个想法很好,很值得研究。

昨日,记者还电话采访了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名主管标准制定的负责人表示,现行的《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标准中对烟花爆竹使用铅、镁等是有限制的,但对PM2.5等并没有限制。“现在也在准备对此进行完善,通过药物配选、减少有毒物质,生产无排放物的烟花爆竹。”该负责人说。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祝楚华

新闻链接

雾气环绕建筑 市民误以为起火

前日上午8时许,在建的上海中心顶部烟雾缭绕,一些出门上班的市民看到后误以为起火,纷纷拨打119电话报警。公安、消防部门赶到后确认现场并未发现火情,一切只是虚惊一场。据了解,市民所见景象主要是因为当天云层较低,雾气环绕所致。在陆家嘴地区上班的胡先生告诉记者,“其他楼宇周遭都很清爽,就这3幢大楼烟雾缭绕的,还真以为着火了呢,吓人一跳。”

相关专家表示,因为前天空气湿度较大,而地表温度又相对较高,充足的水汽很容易在建筑物旁聚集,产生“浓烟”的假象。(新闻晨报)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