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未来几天成都将持续低温的消息传来,“成都求集中供暖”的声音已在微博上成热门话题。这厢有专家表示“如果突然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不适应”,那厢是成都网友朝着原本无比稀罕的雪怒吼,“没暖气你好意思下雪呀,成都取暖基本靠抖”。不过调侃归调侃,成都晚报记者昨日从成都市燃气公司了解到,基于国家政策、能源供应等多方面原因,成都集中供暖“不大可能”。
口水仗
北方孩子无法理解南方的冬天
正方:
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
几乎每年此时,成都人在经历了初雪的欢喜过后,就开始体会刻骨的阴冷。所谓“北方的孩子无法理解南方的冬天”,就在于北方的集中供暖让室内温暖如春,而南方的阴冷无处躲避,所以“集中供暖”成为很多南方孩子的迫切心愿。其实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从四川走出去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已经提出,应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由于南方雨水偏多,湿度大,有时看似有零摄氏度上下的气温,实际上远比北方的零下几度奇冷难熬,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
反方:
安装暖气又费马达又费电
不过反对者的理由同样充足,“来自成都的老邓”说,集中供暖基本不可能。“首先房屋结构就不保暖,安了也是又费马达又费电,吃力不讨好的事,难道要把所有房子推倒重修?”从环境保护角度,网友“白驹过海”分析,“因为供暖多以燃煤型为主,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对于成都这种盆地,带来的就是酸雨等等污染,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算笔账
供暖?
供气量:
日供气缺口20万方
成都市燃气公司生产部经理吴麟说,与去年同期相比,成都今冬燃气日供应量增加了50多万方,增至400万方,但仍面临20万方的供气缺口。“因近期气温持续走低,元旦期间燃气日供应量增加到440万方。小长假后大家返城,供应量应该还会上升。”
谈到集中供暖,吴麟表示:“不大可能。”首先从国家政策来说,集中供暖是以长江为界;其次,集中供暖将消耗大量能源,在目前成都电、气等能源已然趋紧的背景下,“成都自身并不产生能源,耗能过大也与国家提倡低碳节能的产业政策不符。”
改造费:
改造暖气
需上万亿元
集中供暖建筑改造成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称:“如果集中供暖,要把所有的管道重新修一遍,可能需要上万亿元。”记者查询得知,济南和长春等地旧小区集中供暖管道改造造价在80元/平方米到120元/平方米,新小区集中供暖管道的修建也在100元/平方米左右。而成都的改造费用将会更高,因为成都尚没有一条供暖主管道,供暖设备等都需要投入。
不供暖?
家庭支出:
自费采暖
每月使用费上千
不过在成都,也有一些市民以自力更生的方式,提前享受到了“集中供暖”的好处,市民黄先生一家便是其中之一。黄先生家住河滨印象,是一栋面积300平方米左右的别墅。他选择了一套德国进口暖气设备,设备加安装共花5万元。“主要靠烧锅炉供暖,冬天每个月支持锅炉运行的天然气费是七八百元,电费在四五百元之间。”
家住国信滨河雅居的市民宋女士家面积180多平方米,采用的是地暖,她告诉成都晚报记者,采购、安装设备及管道等花费了3万多元,“每月天然气费用在1000元钱左右”。
记者手记
难道成都供暖只是梦?
对于网友的热切期盼,一些专家学者抛出了南方不配暖气的各种理由:南方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南方建筑设计更注重通风,保暖性不高;南方供暖时间短,会造成设备浪费……尽管如此,在这个飘雪的寒冷冬天,市民渴望温暖的想法和愿望无可厚非,只是,这难道真的仅仅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吗?
记者 刘祎 程孟瑶 涂文全
网友吐槽
●昨天,成都人说今天3℃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零下3℃;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零下13℃;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零下23℃。
成都人听完说:呵呵!我说的是室内3℃!室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