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到2027年,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产业生态基本构建,建成一批产业发展集聚区;到2030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
内容
●从创新引领、重点产品培育、应用场景打造、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细化13条具体举措。特别是,抓好重大创新、重点产品、重要应用,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特色
●技术路径“双擎驱动”。同步推进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
●产品培育“三阶联动”。对现有技术体系成熟、市场需求明确的优势产品,技术体系比较成熟但尚处于快速迭代过程中的新兴产品,技术体系未完全确立但市场前景广阔的颠覆性产品分类推动,“对症下药”
●生态构建“多维协同”。引育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推进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产业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态势
5月12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印发《四川省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攻坚突破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下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川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是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热点。四川印发推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行动计划》,发令枪响,如何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为何出台
力争后来居上,突出三大特色
依靠意念控制外骨骼,带动下肢完成行走、抬腿等动作;借助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切除病人的脑胶质瘤……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已不仅仅是科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32亿元,同比增长18.8%。今年初,北京、上海相继出台脑机接口相关行动方案。面对在医疗、娱乐、教育等多个领域极具想象力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各地都在想方设法齐头并进。
四川也不例外——去年认定的四川省2024年产业新赛道中,“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入选。
“我们所在的成都锦江经开区聚焦脑机接口,已汇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团队,将打造中国西部脑谷。”成都前沿类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冯睿举例。
尽管对四川的产业发展很有信心,冯睿也坦言,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四川脑机接口产业整体起步较晚,更需要建立完备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明确开放多元应用场景供企业“试金”,《行动计划》的出台恰逢其时。
“技术路径‘双擎驱动’,产品培育‘三阶联动’,生态构建‘多维协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安全与网络发展处负责人指出,结合四川产业发展现状,《行动计划》突出三大特色。
在技术路径上,四川同步推进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在产品培育上,对现有技术体系成熟、市场需求明确的优势产品,技术体系比较成熟但尚处于快速迭代过程中的新兴产品,技术体系未完全确立但市场前景广阔的颠覆性产品分类推动,“对症下药”。
同步推进、分类推动的背后,是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逻辑:前瞻布局,耐心扶持。
《行动计划》提出目标:到2027年,产业链关键环节取得重点突破,产业生态基本构建,建成一批产业发展集聚区;到2030年,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
“产业规划全面、支持措施精准,体现了四川对未来产业的极大重视。”成都集思鸣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信心十足,“四川是科创大省,产业基础坚实,应用市场广泛,顺势而为,我们这些脑机接口企业将大有可为。”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植入式脑机接口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如祥特别注意到,《行动计划》目标明确:加快实施省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开放医疗健康场景,实现年服务医疗患者超5万人次;到2030年,开展侵入式脑机接口手术3000例/年,脑机接口技术产品服务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药物及数字成瘾疾病患者超10万人次/年。
“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脑机接口先进技术将加速惠及更多患者。”徐如祥介绍。此前,其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套“双神经信息解码的植入式脑机接口芯片系统”,可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重要疾病进行精准干预治疗。
如何发展
抓好重大创新、重点产品、重要应用
当前,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正处于由“实验室攻关”向“产业化落地”的转型关键期。如何形成厚积薄发的创新优势,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到货架?
《行动计划》从创新引领、重点产品培育、应用场景打造、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细化了13条具体举措。特别是,抓好重大创新、重点产品、重要应用,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其中,四川将推动技术体系未完全确立但市场前景广阔的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领域颠覆性产品前瞻谋划布局,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规模化应用示范,形成“应用反哺研发、收益支撑创新”的良性循环,培育一批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爆款产品和知名品牌。
比如,集思鸣智研发生产的眼动仪精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相关产品被认定为“创新医疗器械”,获批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做出来了,如何快速地商业化落地,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陈龙表示。
“找准应用场景很重要,要在细分领域‘偏科’、生根。”冯睿提到,成都前沿类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聚焦孤独症智能诊疗这一核心方向,研发非侵入式脑电采集设备、眼动追踪设备等关键产品,建立起从筛查诊断到精神调控环节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针对丰富应用场景,《行动计划》围绕打造医疗健康核心场景、拓展重点行业融合场景等给出多元菜单。比如,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常态化开展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同时,推进相关技术产品在工业制造、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应急安全、公共服务、消费娱乐等领域试点应用。
培育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的另一思路,则是引育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推进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产业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态势。“目前,眼动模组等相关技术还需攻克,手指传感器等配套硬件在川内还很难找到供应商。”陈龙指出,完善产业链是四川的当务之急。
对此,《行动计划》从打造创新平台、壮大企业矩阵、培优人才队伍、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标准引领等方面,构建产业支撑体系。比如,支持建设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特色楼宇,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布局“材料-器件-零部件-整机”生产制造基地,建强企业发展载体;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争取专项支持硬科技早期项目,强化银企对接拓宽质押融资,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等。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安全与网络发展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强化安全治理,推进开放合作,加快推动《行动计划》落地见效,推动“四川造”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品出川、出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