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四川各级团组织坚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服务

四川各级团组织坚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服务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日报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2-05 10:57:29
       11月15日,泸州龙马潭区金龙乡雪骡村的15名留守学生起了个大早,对他们来说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村里“留守学生之家”开班了。在这里,他们可以跟着老师学跳棋、学唱歌。“有老师、有小朋友一起,还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再也会不孤单了!”孩子们开心地说。 这是我省各级团组织关爱服务留守学生的一个缩影。

我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有大量的留守学生。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自2006年9月,团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13个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逐步从政策支持、阵地依托、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团省委在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关爱服务,其中关爱阵地建设工作已于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民生工程,2011年3月被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

全力打造关爱阵地 汇聚爱心建好“家”

为给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关爱,团省委着力推进阵地建设,逐步形成以“留守学生之家”为主体,乡村学校少年宫、团员活动室、儿童友好家园等阵地为配套的阵地网络,探索了定点包片、结对共建等有效的运行模式,基本实现对留守学生的全覆盖。

在广大农村,“留守学生之家”已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团省委在留守学生较集中的乡镇,依托学校、社区和民间力量,通过省、市、县、乡“四级联建”方式建设留守学生之家。2010年以来,在硬件配置上下了大力气,要求“家”中必须配有“六个一”,即一台电脑、一部影碟机、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视频通话设备、一套青少年读物、一批文体娱乐用品。2011年以来,针对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不能经常见面的情况,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打造千余个视频通话点,千里之外,传递关爱。

硬件好了,留守学生的心理、情感关怀也不能落下。团省委坚持“以亲情为纽带,以关爱来切入,以服务求凝聚”,集中解决留守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课余文化生活、心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倾力打造留守学生的“亲情港湾”。

截至目前,全省共累计建设留守学生之家5110个。遍布乡村的留守之家,实实在在让众多留守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创新关爱服务 丰富关爱内容

每年暑假,来自彭山一小的赵蕊小朋友都会主动要求爷爷奶奶帮她报名参加“快乐学校”。由于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赵蕊的暑假总是过得很寂寞。“自从有‘快乐学校’,那么多志愿者哥哥姐姐在假期里来陪着我,我好开心。”

“快乐学校”是团省委面向全国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乡镇留守学生之家和农民工子女集中区域“开校办学”的品牌活动。

近年来,为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团省委积极创新关爱服务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关爱活动。除“快乐学校”外,还开展捐建“留守学生爱心书屋”、农村留守学生才艺大比拼等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模拟小法庭”、“我是小大人”等自护体验活动;捐赠爱心电话及话费、亲情邮件、发起“看看父母工作的地方”活动;组建农民工子女“快乐剧团”,拍摄了全国首部农民工子女题材公益电影《最好的未来》。

整合社会资源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小) 为帮助更多留守学生,团省委坚持以社会化运作为手段,注重公益行为与企业需求的互补、公益运作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

为此,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专门设立了“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成立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爱心联盟,针对留守学生需求,推出“因为爱,灯亮了”23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公益项目。同时,团省委积极协调省内外爱心企业,先后在全省启动了海南中和药业留守学生之家、华人置业留守学生之家、川电留守学生之家、汉龙留守学生之家、中国石油留守学生之家等项目,有力推动了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整合关爱资金3.42亿元,为帮助留守学生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

为使关爱服务基地化、规范化、持续化,团省委还致力于打造关爱服务队伍,推动农民工子女和志愿者的结对工作,实名结对、建立档案、规范管理。截止2012年10月,累计组织47万名志愿者结对留守学生100余万人。

相关热词搜索: 四川各级团组织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