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处理好稳定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2 正确处理好极核引领与区域协同的关系
3 正确处理好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的关系
4 正确处理好公平公正与效率效能的关系
5 正确处理好稳定秩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
6 正确处理好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关系
7 正确处理好从严从实与关怀激励的关系
关注市委外宣办新闻发布
2020年,成都在经济工作领域将有哪些重要布局?又定下了怎样的发展目标?昨日的“解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介绍了成都市委关于2020年全市经济工作安排部署的有关情况。
据他介绍,2019年1~11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83.1亿元、增长17.2%,首次成为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预计全年增速可达16%;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80亿元、增长10%,投资总量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11月,社消零总额实现6780.9亿元、增长9.9%,预计全年增速可达10%。
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曾明友表示,重点是处理好7对关系。
首先是正确处理好稳定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努力在科学作为中推动城市发展行稳致远。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入实施1000个补短板、强功能的重点项目,持续开展六类500强精准引进计划,以有效投资优质项目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部支撑。
还要正确处理好极核引领与区域协同的关系,努力在聚势赋能中增强经济人口承载能力。要推动成渝相向发展,以片区综合开发加快东部新区整体成势,以点连轴带动协作城市共同发展;提高承载能力,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发展,前瞻布局适配性强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能力。
要正确处理好产业升级与动能转换的关系,努力在转型发展中构建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产业培育和场景供给、“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影响力。聚焦供给变革巩固消费结构层次优势,打造地标商圈潮购、公园生态游憩等八大场景,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商圈,以审慎包容的理念深化消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焦效率变革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明确界定以1平方公里左右为起步区,深入实施产业功能区建设七大行动,持续做好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建设,加快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引导产业功能区跨区域协同共建,整体提升产业功能区能级。
要正确处理好公平公正与效率效能的关系,努力在优化服务中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这一块,重点是要在全面实现营商环境2.0版本目标的基础上,尽快推出覆盖范围更广泛、社会预期更稳定、企业感受更直接的营商环境3.0版本。成都还将推动公共政策由户籍人口逐步扩展到常住人口、公共服务逐步面向城市服务人口。稳步建立覆盖全要素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功能体系,大力推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极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升级社会治理“一键回应”。
要正确处理好稳定秩序与激发活力的关系,努力在宽严相济中实现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持续推进“三张清单”和10个重点领域防范化解风险攻坚行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注重社区发展治理,坚持科学发展和有效治理有机统一,加快建设宜人宜居、智能智慧的城镇社区,望山亲水、乡风文明的乡村社区,功能复合、职住平衡的产业社区。
要正确处理好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关系,努力在创新提能中提高城市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以“创新提能年”为载体,创新领导工作方式提升发展势能,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增强核心功能,创新经济组织方式转换新旧动能,创新生活服务方式推动品质赋能,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加快形成与城市发展定位、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要正确处理好从严从实与关怀激励的关系,努力在表率示范中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奋进的姿态和严实的作风,深入推动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三城三都”建设
2019年预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50亿
2020年举办音乐演艺活动超1600场
“三城三都”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现实表达和“金字招牌”。那么目前成都建设“三城三都”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计划?
发布会上,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师江介绍,2019年,“三城三都”加快建设,新增文创街区、文创小镇和文创空间528个,现有规上文创企业2100余家,预计全年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350亿元。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周末经济发展迅速,预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50亿元、增长约25%。
2020年,“三城三都”建设还将进一步提速,还有诸多期待。
成都将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领性支撑性项目。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智媒体城等“文商旅体会”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天府奥体公园、东安湖体育公园等“三公园多节点”场馆设施体系,提升城市音乐厅、金融城演艺中心等演艺设施运营水平,提升西博城等场馆承载功能,打造高品位消费场景。
成都将招引培育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比如:评选全市百强文创企业,力争实现“全国文化企业30强”零突破。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来蓉投资大中型文旅项目。引进海内外知名美食品牌15个,重点扶持培育20家本土音乐企业成长壮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10家,培育本土年营收过亿元会展龙头企业6家,形成一批年收入过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
系列产业发展政策正在酝酿中。成都将制定出台《成都市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都旅游运动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美食产业发展推进国际美食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等。
成都还将持续办好一批重大活动,如举办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重大节庆、论坛、展会,举办铁人三项世界杯赛、成都马拉松等约30项重大体育赛事,举办音乐演艺活动超过1600场等,进一步提升成都“三城三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国际通道体系构建
2020年保持5条以上定期直飞航线开行力度
加密重要门户枢纽机场航班频次
在提升国际门户枢纽能级,构建国际通道体系方面,成都又将有哪些举措?
据成都市口岸物流办主任杜进有介绍,近年来,成都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增至126条,其中定期直飞73条,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航空口岸出入境流量双双保持全国第四。亚蓉欧国际班列串连26个海外城市、15个国际城市,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突破4600列,年度和累计开行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将加快拓展“48+14+30”航空战略大通道,全面形成覆盖欧美澳亚非的国际航空干线网络。在2019年新开通15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的基础上,围绕国际航线网络拓展和重要航点加密频次,2020年保持5条以上定期直飞航线开行力度,加密重要门户枢纽机场航班频次,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点数和通达欧美澳区域航班量稳步增长。
既有航线网络将实现稳定运行,成都力争2021年通达区域性中心城市、全球货运枢纽城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92条国际航线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升航线网络干支衔接水平,更好实现成都市民“说走就走的旅行梦”。
成都还将协力做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及运营筹备,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如期投运,探索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模式,打造洲际航空客货运转运中心。
在陆海通道方面,成都要加快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构建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