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消息,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价格机制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很小。1978年改革开放后,价格体制加快改革,生产资料流转加快。为及时反应工业生产的快速变化,国家统计局及时编制了1978年以来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和15个工业部门的指数。从1989年开始,四川开始编制工业生产价格指数。从历年四川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以下简称PPI,下同)的运行情况看, PPI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客观反映了四川工业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趋势,为政府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加强工业企业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川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轨迹
从四川PPI发展的历程来看,总体呈现前期大幅波动,后期波动趋稳的走势。涨幅最大的年份1993年,上涨27.4%。降幅最大的年份为2015年,下降3.8%。
1978 -1990年为改革开放初期,PPI走势呈现由小幅波动转为大幅上涨的趋势。1978年-1983年,全国PPI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运行呈小幅波动状态,1984年至1989年PPI走势呈现加速上涨的走势。1989年,四川开始编制工业品价格指数,与全国走势一致。
1991-2000年为深化改革时期,该阶段PPI走势以大起大落为主。90年代初,改革开放效果凸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是迄今为止GDP增速最高的时期,同样也是PPI涨幅最大的时期。该时段的特点为涨幅迅猛、幅度高、持续时间短、波动大。
2001-2007年,新一轮高增长时期,PPI走势由降转升。2001中国加入WTO,开始在全球经济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这个时期PPI上行的主要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上涨幅度较大,波动较为稳定的特点。这期间四川工业经济增长点再次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PPI中重工业上涨的时间与幅度都明显高于轻工业。
2008-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PPI呈“过山车”走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受此冲击PPI走势大幅下降,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振兴经济发展的“4万亿计划”, 2010年全国PPI由降转升,重新保持上涨走势,四川与全国走势一致。
2012年后,经济发展新常态,PPI呈现前期走低,后期稳步向上的格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PPI迎来连续5年下降走势。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2016年四川PPI再次由降转升。
四川工业生产者价格主要特点
四川与全国的运行轨迹高度相似。1989年以来,四川PPI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四川PPI与全国PPI历次价格波动的波峰和波谷时间完全吻合,四川和全国PPI涨幅最大的年份均是1993年,分别上涨27.4%和24%。四川和全国PPI降幅最大的年份均是2015年,分别下降3.8%和5.2%。
PPI波动逐渐平滑,整体趋稳。从四川PPI的运行情况看,2000年以前运行波动幅度较大,波幅在-3%到27.4%之间;2000年以后,波动较温和,波幅在-4.8%与9.3%以内,整体呈现出波动走势更为平滑的特点。
PPI和工业产值增速呈正相关。1989年以来,四川PPI同比走势与四川工业生产总值指数基本一致。从时间节点来看,PPI指数三次波峰分别是1994年、2008年、2012年,基本也是工业总值指数的最高点。出现的三次波谷分别是1999年、2010年、2016年,基本也是工业总值指数的最低点。
对四川工业生产者价格运行的思考
PPI走势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从近十余年四川PPI走势显示来看,四川工业结构发展变得更为均衡。目前,轻重工业产值比例约为3:7。从重工业构成来看,采掘类、原材料类、加工类产值比例约为1:3:6。所以资源类价格的波动对四川PPI走势影响相对较小,四川PPI运行波动范围相对更窄,相对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PPI、CPI具备相关性。PPI主要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变化情况,CPI主要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变化情况,PPI是CPI的上游环节。一是PPI的波动相对CPI更为剧烈,幅度较大,对CPI有一定的传导引领作用;二是2012年以前PPI和CPI的走势比较趋同。2012年后受供给两端发展不平衡影响,对CPI传导不明显;三是2000年以前PPI走势明显先行于CPI,2000年以后,两者波峰波谷时间基本一致。
PPI走势对货币供应政策有参考作用。 从PPI与M2增速变化整体走势来看,对于工业经济发展来说,一方面当PPI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政府在必要时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干预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当货币政策对PPI无明显正面效果时,工业经济结构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