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南充: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新城组团快速崛起

南充: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新城组团快速崛起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经济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11-26 09:28:50


   曾经,南充是千年丝绸之都,“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商贾遍天下,美誉满四方。

    如今,南充作为川东北经贸、物流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正在努力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充要跳起摸高、抢跑领先,必须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推动、产业培育、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工作重点,加快构建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与现代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两化’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在南充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宏建道出南充跨越发展的关键。

    随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向纵深推进,南充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新机遇。到“十二五”末,南充将成为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120万的特大区域中心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在2011年基础上“翻一番”,工业化率达将到48%,城镇化率将达到45%,主要经济指标将在川东北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保持领先水平。

    谋略:

    坚定不移推进产城互动、城乡一体

    缺乏产业支撑、缺乏大项目带动、工业发展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探寻制约南充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打响后,南充市委、市政府清醒意识到,像南充这样的丘陵欠发达地区,更应该通过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决策层意见高度统一:坚持把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通过工业集群发展,促进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通过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为工业发展提供依托;通过协调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有效避免城乡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进而实现整体实力大提升。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南充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从西部大开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成渝经济区建设中找准发展定位,融入国、省战略,借势借力发展。在交通布局上,围绕建设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构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干线“十字”交错、千吨航运通江达海、4D机场通达南北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以油气化工为主的城南产业新区,以机械汽配、新型建材为主的城北产业区和以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为主的城东产业区“三大组团”。在城镇布局上,坚持生态环保、功能分区、宜居宜业的理念,形成拥江主城、产业新城、北部新城和9个功能片区的“三城九片”的城市结构形态。市辖三区布局化学工业园、南充现代物流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7个特色专业园区,全市工业园区扩展到72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坚持园区、产业发展融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做到与土地利用、交通发展、生态建设等统筹和互动,实现规划为产业预留空间、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互动共赢的局面。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该市还作出了建设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和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的战略部署,力争2012年建成9个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2015年建成40个,2020年建成100个,2030年建成200个。目前,全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已完成投资7.5亿元。

    突破:

    围绕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着力

    “推进‘两化’互动,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动态调整、相互适应的过程,南充要做到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工、产业上三产融合。”刘宏建认为,南充要因地制宜、活学活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理念。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南充立足实际,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产业格局。依靠石化产业和多个优势产业强势支撑,形成优势鼎立的产业特色,大力培育以石油化工为重点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服务晟达新材料产业园系列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石油化工、天然气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链。

    南充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发展体系。在充分考虑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域产业布局和重要交通线路走向,构建“一心、一带、三轴”(市域中心,嘉陵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带,达成、兰渝、成巴城镇发展轴)的城镇体系,使南充城市网络的主体骨架与全市产业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支持有条件的中心地区加快发展。

    南充将把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口。充分发挥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有序推进城镇空间拓展,弥补现在城区功能的不足和发展局限。

    抓手:

    坚持项目推动夯实发展根基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推动战略,是南充近几年谋求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根本路径。

    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以后,南充坚定不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石油化工产业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快速壮大,工业企业积极“退城入园”,既推进了工业化发展,又为城市发展拓展了空间、创造了条件。

    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园区,大手笔谋划、挖掘、对接项目,大力招引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实施项目战略过程中,南充要求市辖三区六县(市)及各部门要做到把发展机遇转化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项目,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支撑性强的产业项目和城建项目,尽快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坚持招大引强,南充瞄准港台、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高度关注与南充有产业关联度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走向,争取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落户南充。立足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集中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核心配套项目跟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围绕城市建设和发展,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参与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形成更多的城市发展新地标,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的档次、品味和规模。

    截至今年上半年,南充成功签约来自世界5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以及全国各地投资企业项目共90个,协议总投资334亿元。新开工项目532个,完成投资143.2亿元。项目攻坚形成了强大声势,项目投资成为扩内需、稳增长的有力支撑,深刻改变着南充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展望:

    南充崛起成渝经济区、引领川东北

    翻开南充市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图,宏大的规划建设场面令人热血沸腾:南充机场改扩建、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南充港口群建设全力推进,南(充)大(竹)梁(平)、遂(宁)西(充)巴(中)南广高速公路上的建设如火如荼,南(充)泸(州)、南(充)绵(阳)高速公路重大项目已酝酿待出……一张综合海陆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便捷畅通人流物流、确保投资增长、汇聚生产要素、增添发展后劲的“通道经济”网跃然纸上。2012年,南充交通建设项目将投入80亿元,成(都)德(阳)南(充)、巴(中)南(充)高速公路和嘉陵江四桥建设年内将通车。

    这是一组令人鼓舞的交通线路,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意义更加重大、深刻而久远。随着人民南北中路下穿隧道建设、五星花园核心商圈建设、大西街口和团结商务酒店上跨下穿工程,以及晟达新材料系列项目、化学工业园“两桥一路”等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南充基础设施条件大提升,夯实了南充跨越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展现喜人局面。据了解,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三次产业比也从2007年的28.4:40.2:31.4调整为22.4:51.8:25.8。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崛起,城市城镇化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今年南充主城区人口将突破100万、建成区面积将超过1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的框架已形成。

    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继2011年南充GDP进入“千亿俱乐部”,今年上半年,南充已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9亿元,同比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8.2%。1至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

    展望未来,南充豪情满怀。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新城组团快速崛起,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正引领着南充向崛起成渝经济区、引领川东北的经济强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相关热词搜索: 南充优势产业集群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