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万和 洪卫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李弘
纵横交错的水泥大道,一座座标准化厂房、一栋栋整齐有序的安置房……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的变化日新月异。
2012年,隆昌经开区以建设宜居、生态、畅通、平安、幸福的魅力隆昌为总揽,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全力加快园区各项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正在隆昌崛起。
搭建载体:
承载面积突破10平方公里
今年以来,隆昌县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红光、仓储物流、三道桥、黄土坡工业园四大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全部完成。1—10月投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资金2.96亿元,实施了高速路跨线桥、仓储物流园主干道、红光新兴产业园主干道等园区道路建设,高速路跨线桥预计12月竣工通车,仓储物流园、红光工业园主干道12月底竣工。
同时,园区还实施了配气站、110千伏变电站、高压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投资0.6万元,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园区新增承载面积2平方公里,达到10.5平方公里,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推进:
园区产值将突破180亿元
记者从隆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今年,隆昌工业园共实施工业项目32个,1—10月完成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园区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其中,旺旺糖果、精梳纱、宫宴酒业、冷冻食品等续建项目14个;优力维特电梯、旺旺浪味仙、精梳纱、精密焊管二期、希望特驱养殖等新开工项目18个。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可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
据了解,隆昌工业园已入驻工业企业90户,其中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户,1-10月,园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53.5亿元,销售收入152亿元,增加值50.56亿元,利润9亿元,同比增长14.9%、15.1%、15.5%、15.3%。今年,园区产值将突破180亿元。
“腾笼换鸟”:
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
川渝经济合作隆昌工业园围绕五大产业,培育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加强产业整合,加快同类企业向园区聚集。
今年以来,该县积极鼓励引导本土企业、本土中小型工业企业“腾笼换鸟”,搬迁入园,技改创新,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截至目前,海燕橡胶片区本土搬迁入园企业达到6个,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税收6000万元,解决就业2000人以上,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聚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