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宜宾县“一区多园” 创新市场化运作新模式

宜宾县“一区多园” 创新市场化运作新模式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新华网四川频道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2-06 09:39:44

当年,宜宾县在中国第一轮改革中,率先突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禁区”,创造了名闻暇迩的“宜宾模式”,今天,当改革步入“深水区”,宜宾县又将走向何处? 日前,记者再次踏上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耳闻目睹又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该县向家坝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郭孝华介绍,近一个月来,总投资达31亿元的“仁铭住工”、“西南中西医结合医院”、“莱克汽车”相继在园区破土动工,世界500强企业丹麦嘉士伯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广东、深圳等一批又一批企业也纷至沓来,仅在成都和宜宾这两次招商引资签约就达140亿元。

     “海纳百川,互惠双赢,改革开放仍然是主旋律。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一区五园’规划了83.38平方公里的承载力,现已开发14平方公里。”郭孝华说。

     政府“贴心服务”,感动世界500强企业

     “政府把政务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直接建在工业园区,甚至把最好的学校、医院也建在城北园区,医院的屋顶上还可以停直升飞机,真的贴心服务到家了。”谈到园区的软硬环境,园区纪工委书记郑大河感慨地说。

据了解,在第十四届西部博览会上,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魏宏会见了丹麦嘉士伯集团总裁韦耀国先生、嘉士伯中国区总裁马儒超先生一行,并见证了宜宾市与丹麦嘉士伯集团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向家坝工业集中区高捷园建设年产50万吨啤酒技改生产线。

     10月28日下午,刚刚参加西博会归来的中共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一行,又在宜宾县委书记王光柱、县长丁应虎及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冒雨赶往嘉士伯集团的技改工程现场实地调研,要求把技改项目建设成为“宜宾速度”的榜样。园区管委会更是加紧落实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宜宾党政领导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也组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一站式不出园全程代办”服务机制,为企业真诚服务,排忧解难,优化了软环境。

     园区“功能定位”,拓宽五大园区承载力

     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的蓄水发电,给宜宾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向家坝工业集中区按照园区“功能定位”,已投资600万元完成了总规修编及产业规划;园区总规划面积为83.38平方公里,由城北园、豆坝园、高捷园、惊雷科技产业园、双谊园五个园区组成。

     规划建设“3个100亿产业园区,2个50亿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以“整合资源、探索创新、超常推进、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完善了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搞好水、电、气、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形成综合能源、机械电子、酒类食品、特色化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工业园区。

 向家坝工业集中区不断推进园区体系化、精品化、高端化、品牌化,使园区成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助推器。

     企业“市场化运作”,撬动园区“滚雪球”

     向家坝工业集中区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管委会+公司”的新型开发模式,专门成立了宜宾县开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等工作都由开源公司来进行。工业园区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十分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定位。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宜宾的工商界精英多年在外打拚,很多成了业界领军人物,宜宾县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延揽他们回归故里,把集团总部设在向家坝工业集中区,发挥“总部经济”的凝聚和辐射效应。

     目前,园区启动了万泰集团等8个企业总部建设。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天工机械完成搬迁并投产,长虹红星电子、惊雷双金属复合管产业化技改、红楼梦技改等项目正式投产;中焱钢厂、重啤集团、威力化工、伊力集团等企业搬迁完成选址并启动搬迁工作。

     2013年1-11月,宜宾县向家坝工业集中区新引进企业5户,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5亿元,新开工建设入园企业11户,竣工投产企业6户;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44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据了解,1-10月,宜宾县全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8.89亿元,增长25.6%,远高于全国(10.3%)、全省(11.4%)的水平。园区就占了很大的比重,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相关热词搜索: 宜宾县一区创新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