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绵阳市主要展馆及活动 (23日-27日)
1、中国(绵阳)科技城展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
该展区主要展现绵阳 “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兴的汽车生产基地”,推动绵阳国家科技城与境外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展品包括长虹数字家庭体验展、九洲集团卫星导航系统、新晨动力生产的宝马N20发动机等。展区联系人杨波:13508102887
2、绵阳高新技术展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
该馆以 “绵阳造”高科技产品为主,其中岷山实业的裸眼3D电视、福德机器人等产品均为首次参加西博会。展区联系人孙红雷:13508118347
3、绵阳农业展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9号馆
共有27个企业、5个专合组织参展,带来40大类160个系列农产品,参展规模为历届之最,其中最具绵阳特色的“绵州九宝”将首次集中亮相西博会。
展区联系人徐友强:13881148015
10月14日至10月16日,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在绵阳举行。这场以“创新驱动·高新技术·军民融合”为主题的科技盛宴,促成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68项、签约金额61.3亿元;对外开放合作及采购对接签约项目146个、金额425.2亿元;人才交流合作达成意向性协议近1000个。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传递出绵阳科技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也向世人展示了绵阳开放的、极具成长性的一面。
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是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幅员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素有“西部硅谷”的美誉。2012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
目前,搭乘中国科技城建设的东风,绵阳正大力实施扩大开放合作,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争取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
中国科技城绵阳,这座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山水生态城市,正成为投资四川的财富新看点。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融入成德绵一小时经济圈
绵阳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连接川陕甘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区南距成都98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北距西安700公里。
绵阳拥有完备的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建有二类铁路口岸、公共保税仓库和集装箱货栈,西部地区地级市中唯一出口加工区。
绵阳机场开通了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的航线,每周进出港航班达到69个。绵阳机场也是距离九寨沟最近的城市机场。
铁路方面,宝(鸡)成(都)铁路、成(都)绵(阳)高速公路、成绵高速复线、绵(阳)遂(宁)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其中成(都)绵(阳)乐(山)城际客运高铁即将预通车,成都经绵阳到西安的客运高铁已经开工,建成后绵阳到成都只需半小时,到西安只需2小时。
公路方面,成西高速公路贯穿全市,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至成都1小时,绵遂渝高速公路至重庆只需3小时,正在规划建设绵西、绵九、绵苍高速公路。
产业基础坚实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绵阳现有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中型骨干企业50余家,注册上市公司9家,建有国家级产业园区2个、省级产业园区5个。目前,绵阳正依托中视迪威的激光现实产业链,芯联芯通信产业链,艾默生的电源产业链,中节能、中科实业的节能环保产业链,科莱、腾达的电梯产业园,攀长钢、川矿的冶金机械产业园,“补链”招商和“延链”招商。
绵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一,目前正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军工电子产业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是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核心区。现已汇聚了长虹集团、九洲集团、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等知名企业。绵阳是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中西部唯一的试点城市。“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的发展,为绵阳新一代信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工业产品设计和制造市场,为软件、信息服务和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提供了高端平台。
绵阳拥有较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市内拥有中国重汽、华晨汽车、四川富临新能源汽车等30余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集整车制造、关键部品及零部件生产制造能力,钒钛钢材料供应、汽车零部件铸件及机加工能力,汽车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组团发展新格局已初具规模。
政务环境优越人才资源雄厚
绵阳是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支持发展的重点城市。由18个国家部委组成的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对科技城项目实行“直通车”机制,国家、省赋予科技城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支持绵阳在“三网融合”、科技与金融结合相关产业发展上先行先试。绵阳与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建立了项目审批等“绿色通道”,重要事项可以直接与各部委对接沟通。
绵阳政务服务高效,在四川最早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章对外”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并联审批,成立由市级领导负责的6个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对口联系和“绿色通道”审批,提供一条龙服务、全程代办服务等。
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将绵阳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创新驱动力,绵阳大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鼓励科技产业集中发展,专门设立200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1000万元专利奖励基金和总额3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依托在绵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打造高精尖技术创新基地,建成了科技城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目前,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一期已投入使用,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70多家。创新中心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未来将集聚科技中小企业500家,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0亿元。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的科技人才比例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市拥有21万科研技术人员,并拥有260万劳动力大军和26万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全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培养3.5万名技工。
环境优美商业繁荣的城市氛围
绵阳城区三江汇流,群山环抱,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3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4平方米,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是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山水生态城市。
绵阳城市环境优美,拥有一连串的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拥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所,三级医院6家,大型体育场2个。
绵阳商业繁荣,历来为川西北的商贸、物流中心。2012年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2.8亿元,同比增长16%,全省排名仅次于成都,预计2013年将突破600亿元。市区内吸引了沃尔玛、茂业百货、欧尚、麦德龙、华润万家等知名商业巨头落户或正在筹划落户。目前,绵阳上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业已接近20个。
随着年底绵成乐铁路客运专线的开通,将在绵阳与成都之间形成大流量、高密度的通勤流,届时从绵阳到成都只需半小时,成都、德阳、绵阳将形成新的“一小时经济圈”。工作在成都,生活在绵阳,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将进一步放大绵阳的宜居成本优势,绵阳的商业环境也将有更大程度的提升。□周斌 祖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