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科普宣传现场透出信息,四川省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员不足1%
“人在遭遇突发健康问题后,10分钟时间内急救医生往往是赶不到的,这期间全靠自救互救!”10月10日,第四届“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成都站)科普宣传活动现场专家呼吁:大力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要紧紧抓住“白金十分钟”,为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怎么办?异物坠入气道怎么办?……活动现场,心肺复苏培训组、止血包扎培训组、生命体征监测组等医务人员现场演示,并指导社区群众、家庭医生进行各类自救互救操作。
“人在遭到突发健康问题时,从发病开始的十分钟往往决定着人的生命走向,这也是‘白金十分钟’称谓的由来。”成都三医院副院长何庆一边演示急救方法一边介绍,只有科学自救才能挽回人的生命。但在四川省,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员不足1%,而在欧美国家,则达到30%以上。
现年60岁的成都市民肖名是现场学习自救互救知识最认真的“学员”之一。去年5月21日中午,肖名的老伴在家突然昏倒,因不懂急救知识,顿时手足无措,只知道打120和不停地通知亲戚赶来,幸好急救医生来得及时,把老伴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王乐介绍,近年来,社区卫生中心每年都要对居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至今已培训了600多人,但对于这个拥有8万多人的社区仍显不足,社区居民的急救能力亟待增强。
群众拨打急救电话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不少人在打急救电话时只说救人地点,却不说病人当时的状态,让急救医生无法第一时间判断病人病情,从而及时赶到进行有效救治。
何庆告诉记者,正确的急救知识不仅在群众中普及不到位,就连医务人员也有好多不会。据四川省医疗部门曾做过的调查表明,不懂急救知识的医务人员在40%到50%左右,基层医务人员的急救知识更是缺失。“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由全国医疗志愿者创于2010年10月10日10点10分,并定于每年10月10日上午10点10分在全国各省、市各单位同时举行。今年,作为成都市唯一一个活动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联合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青羊区社区在昨日上午与全国23个省近70个城市的120余家单位同步举行了该活动。(记者 石小宏)
小贴士
三类情况要自救互救
拨打120后,需要进行自救互救的状况通常有三类:呼吸道梗阻、突发性大出血、心脏骤停。
当成年人碰到异物入气道时,可用拳头顶住心窝处,并用力向内冲击,也可让人在背后抱住伤者的腰,用拳头顶在心窝处,向内冲击。如果碰到大出血,出血处在手或腿,就在其上部进行紧扎,避免出血量加大;如果在躯干部,就紧压住出血点。实施心肺复苏时必须找准位置,正确位置是在两乳间的胸口用两手合掌进行用力挤压,一般需要30次,然后人工通气,不断反复,并观察病人的情况,直到救护车赶到。按压心脏所在位置,或按压上腹部,这些位置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