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16日,凉山迎来“营改增”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
调查结果表明,凉山90%以上的纳税人享受到减税带来的好处,税负降低,企业和个人发展受益,有5%左右的纳税人税负增加,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
现场调查
有人欢喜有人愁
A面:“营改增”救活一个企业
9月26日上午,细雨初停,西昌市健康路街口,一阵“乒乒乓乓”的声音响起。“快点哈,今晚加班都要把所有灯箱做好。”西昌添翼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添翼广告”)总经理王小燕招呼着设计人员和几名工人,所有的人一片忙碌——他们第二天一早要给委托方交货。
接连接了几单生意,虽然很忙,但王小燕感觉很踏实,“营业税改增值税,公司才没有关闭。”“由于竞争激烈,去年一年,公司营业收入才20万元左右,除了企业所得税,各种税收支出接近9%。”王小燕说,公司本来打算今年关门,但今年6月份,听说自己的公司要营业税改增值税,税负会下降很多,她暂时放弃了关门的想法。
“7月,西昌市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到公司介绍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知识,并教我如何申报增值税。”添翼广告会计陆华说,9月3日,她到凉山州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去申报增值税,只是划款了事,非常方便。
8月公司没有接单,陆华完成的是增值税零申报。“但我熟悉了申报流程,也明白了公司纳税的变化。”陆华说,过去公司在地税部门要交5%的营业税,现在公司交3%的增值税,税率下降,而且增值税是价外计税、可以进项抵扣。“现在纳税不到过去的一半,我决定将公司再开一两年看看。”王小燕说,中秋节到国庆节的生意还不错。
B面:座谈会上的诉苦
9月26日下午,西昌市国税局政风行风建设座谈会召开,来自辖区纳税企业的很多特邀监督员参加了座谈。但让会议组织者始料不及的是,座谈会一度变成了“诉苦会”。
“这次营业税改增值税,我们运输企业的税率由过去营业税的3%上升到现在增值税的11%,而且公司很多车子都是挂靠车辆,企业感到压力很大,希望税务部门减少收税。”会上,来自攀钢集团西昌新钢业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钢业物流”)财务科的出纳韦满琼诉起苦来。
今年9月5日,新钢业物流完成“营改增”后的第一个申报周期纳税。8月,该公司应税货物、应税劳务销售额总共509万元,抵扣进项税额200多万元,仍纳税31万元。“要是过去交营业税,大概就交15万元。”韦满琼说。
新钢业物流人员的诉苦道出很多来自交通运输企业人员的心声。“这的确是我们应该直视的问题。”凉山州国税局货物和劳务税科副科长赵勇介绍,截至9月16日,凉山州共1052户“营改增”纳税人完成了纳税申报,申报率超过98%。其中,一般纳税人119户,小规模纳税人727户,个体双定户206户,这次“营改增”结构性减税的受益者主要是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双定户,受益面达90%以上,但唯独交通运输业的一般纳税人税负有增加。
据凉山州国税局统计,截至9月16日,凉山州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共1612户,除去按次征收对象,9月“营改增”后第一个纳税申报期应申报纳税人不到1100家,其中,交通运输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达73家,由于凉山州很大一部分交通运输服务业的企业都采用挂靠方式组建,因而新钢业物流遇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对于新钢业物流提出的问题,西昌市国税局以专题报告的方式向凉山州“营改增”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作了汇报。这份专报反映,目前,凉山州交通运输业中的一般纳税人普遍存在挂靠现象,进项较少,导致税负较之前在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时的税负上升8个百分点,因而,该类纳税人对“营改增”的政策执行反映意见最为强烈。
纳税者说
倒逼机械化提速
讲述人:西昌市四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会计 罗玉萍
我们公司在西昌火车南站从事货物装卸,有三台叉车和几十名搬运工人,去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交营业税35万元。今年8月1日,公司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成为这次“营改增”纳入试点企业之一,税负由过去地税部门认定的交通运输业营业税3%变成现在国税部门认定的现代服务业增值税6%,税负增加很多。而且,公司的支出主要在人工工资,所以能形成进项抵扣的很少,三台叉车买了多年,购车款无法抵扣,只有消耗的燃油一年可以抵扣1万多元。
为了用好“营改增”政策,同时为长远发展考虑,公司计划在今年到明年逐步增加叉车等机械设备的数量,减少用工。这样有几个方面的好处:其一,购买叉车按每台8万元计算,可以进项抵扣1万多元,如果买20台,就可抵扣20多万元。其二,叉车等机械设备增加,必然减少劳动力使用,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不但日均工资高,而且为工人买“五险一金”压力也大,劳动力减少,公司成本会大大降低。其三,机械设备增加,劳动效率提高,安全风险降低,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在市场更富竞争力。
实际上,以前,西昌火车南站也一再要求我们实行机械化改革,公司管理层还比较犹豫,现在“营改增”政策出台,税负压力倒逼公司下决心以机械替代人工。
记者手记
不忽视5%才赢得100%
最近,在调查采访凉山“营改增”执行情况过程中,不时碰上一些从事交通运输业的企业老总,由于企业税负从营业税的3%变成现在增值税的11%,眼下他们大多感到压力巨大。
客观地说,承受这种压力的企业不多。此次“营改增”,凉山纳入试点的纳税人共1600多户,其中,交通运输业纳税人70多家,占比近5%。
但凉山州“营改增”工作目前的难点和关键点却在这5%。这部分交通运输业纳税人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请求税务部门减免税、请求政府给予财政扶持,另一方面,那些有挂靠车辆的企业开始采取自救之法:有的企业与挂靠车主脱钩,准备自己购买车辆自己经营;有的将新增税负转嫁到挂靠车主头上;有的甚至铤而走险,与挂靠车主签假合同,欲骗取进项抵扣。
西昌市四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的做法给我们一个启示:同样面对税负增加,公司顺水推舟地转型升级,这是化不利为有利的成功之路。
营业税改增值税,目的之一是实现结构性减税,目的之二就是促成部分行业转型升级。只有把5%的交通运输业纳税人的工作做好了,凉山才能赢得“营改增”工作100%的胜利。
当然,如何引导交通运输业纳税人,特别是有挂靠关系的企业,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让企业迅速走上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成功转型升级的路子,这需要用心也需要智慧。(记者 徐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