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07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07期

海南力推经营性国资整合重组
 
  据日前召开的2013年海南省国资监管暨党建纪检工作会议透露,海南国资委将推动全省范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整合重组,继续做大做优做强一批骨干企业。
  按照海南省政府的部署,从今年起实施骨干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海南国资将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以推进海南省属企业股份化、多元化、证券化改革为动力,以资本运作和整合重组为抓手,着力打造投融资主体、产业集团和专业市场平台,形成突出主业、分工协作、各具优势、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按照计划,海南国资委将推进省属重点监管企业的集团化改造,采取同类归并、业务互补、财务协作、非经营性资产专业化整合等手段,分别打造综合性投融资主体和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化开发、水务一体化、渔港渔业等专业投资主体,建设、运输、农林、文化等产业经营集团,组建新的海洋产业集团,把产权交易所拓展为公共资源交易、旅游产权交易的专业市场平台,争取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打造金融控股公司,整合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
  此外,海南国资委还会推动全省范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整合重组,打破部门、系统隶属的界限,倡导海南省国资监管企业与农垦、地矿、文化等系统企业以及洋浦、先行试验区等开发区资本相互联合、融合、整合,相互参股,集中力量打造海南控股、农垦集团、洋浦控股、交通控股、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等5家以上资产规模或营业收入超500亿元,力争达千亿元的省属大企业集团。继续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兼并重组后企业的做优做强,突出把地方国资参股的海南国电、海南航空、海南矿业、中海油气、海南农商银行等优势企业培养成为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的规模大户。
 
劳动用工
 
国际劳工组织称全球发展绿色经济不会削减就业岗位
 
国际劳工组织2月27日在日内瓦说,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转化已是国际社会共识,这一过程不会削减现有就业岗位,相反还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国际劳工组织说,有人担忧,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一些碳排放量较大的传统企业可能会关闭,不少原有就业岗位将被裁汰。然而,若实施适当政策,这一转变过程不仅可以减少发展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还能为全球创造60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帮助数千万劳动者脱贫。更多环保友好型企业的出现将促进创新并吸引投资。
该组织还说,向绿色经济转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有益尝试。德国正在推行的一项旨在降低能耗的旧房屋改造计划已创造3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提供环保产品与服务的企业雇用300万名员工。在肯尼亚,一个支持6000名青年人参与发展绿色经济的项目已经启动。此外,不少国家的投资者已开始向可再生能源领域和提高能效的产业投入大量资金。
 
西班牙颁布法令刺激就业
 
  西班牙政府2月24日发布的公报显示,政府已于22日推出了一项包括50多条具体措施的刺激就业计划,重点是解决年轻人就业问题。
  西班牙副首相德圣玛丽亚透露,西政府在整个促进就业计划中将投入15亿欧元,其中今年将投入3亿欧元。欧盟方面预测,今年西班牙的失业率将达到26.9%,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57%。
  根据该公报,政府为30岁以下年轻人创业提供了多项便利,如社会保障费用交纳方面,前六个月只需缴纳每月50欧元的社会保障费用,此后两年内还将继续享 受一定额度的优惠。就业部门相信,这一举措每年将使8万名青年创业者受益,并有望在未来四年内促使3万名青年走上创业之路。
  同时,对那 些为失业一年以上的30岁以下年轻人提供培训性质兼职工作的公司,政府将减免其所需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的75%(雇员少于250人的公司,这一比例可达到 100%)。对于录用没有工作经验年轻人的公司,政府还增设了利于向永久合同转化的“青年首次就业合同”奖励金。对实习或培训合同的持有者也将给予50% 的社会保障费用优惠。那些规模小于9人的企业和个体户,如果雇用失业者,社会保障费用将100%得到减免。
  此外,根据新法令,政府还将减少新成立企业和自由职业者头两年的营业税,并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
 
新加坡继续收紧外劳政策以促经济转型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2月25日在国会公布新财年预算案,表示将继续收紧外劳政策,削减外籍劳动配额,提高外籍劳工税,促使企业提高生产力。
  尚达曼说,新加坡需要继续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为此,政府在收紧外劳政策的同时,将对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企业给予支持,也将为本地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提供大幅度的补贴。
  根据新预算案,政府将在今年七月把服务业外籍员工比例上限由45%下调至40%。据新华08网报道,这一措施将波及餐饮业、零售业和海事工程企业。制造业、建筑行业和加工行业的外劳配额暂无变化。
  除收紧外劳政策,新预算案也针对企业推出了为期三年的一揽子措施,协助其转型升级,包括鼓励企业与员工分享提高生产率获得的收益,提高现有生产力水平及创新优惠奖励计划。
  尚达曼说,新加坡2012财年的财政盈余达到39亿新元(约合32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超过预期。更高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印花税及与汽车相关的各种税收。
  一些专家认为,这份财政预算案比较平衡,是一个经济过渡期的预算案,其中包括许多支持经济转型的措施,也有许多针对低收入群体的纾困措施,这有助于降低贫富差距拉大的影响。
 
节能减排
 
“十二五”环保标准修订
 
  据悉,为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标准对环境管理转型的支撑作用,环保部日前下发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投入2.11亿元用于环境保护标准修订。
  在具体指标方面,“十二五”期间将共完成600项各类环保标准制修订任务,对其中若干项制修订任务进行优化整合,正式发布标准300余项。基本完成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构建,形成支撑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的8大类标准簇。
  《规划》提出,需适当增加环保标准工作资金投入,提高单项标准制修订经费,特别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监测规范等的单项经费,以进一步提高标准制修订水平以及强化方法标准的试验验证。“十二五”期间,约需标准经费投入2.11亿元。
 
两部门力推绿色建筑
  
据报道,在国办近日发文将“绿色建筑”行动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部委层面已开始有所动作。工信部2月21日披露,工信部已于日前与住建部相关司局联合行动,对北京和天津等地部分企业就促进混凝土和水泥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绿色建材发展、推进建材工业和建筑业节能减排等开展现场调研。调研意见认为,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当前的重点就是引导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的发展利用。
  根据相关的规划,在未来的3年内我国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对此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将是绿色建筑所需要的、量大面广的建材产品,并且要加快研究制定其绿色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
  为此,工信部将逐步编制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绿色建筑建设,此外还要注重生产和使用环节联动,加快修订不利于绿色产品推广的既有标准和规范,以先进标准规范激励绿色建材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需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
 
我国将制定产品生态设计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26日称,该部等三部委近日就推行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发布了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15年,将制定一批产品生态设计标准。
    意见提出,将初步建立生态设计产品评价和监督的管理机制;开展产品生态设计试点,发布生态设计产品评价结果清单;开发、应用和推广一批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材料(产品)以及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同时,初步建立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产品生态设计推进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推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要坚持“试点先行、科技支撑和企业主体”的原则。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的财税政策,优先考虑将有关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推广;优先支持对生态设计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
 
我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发布
 
工信部2月26日宣布,工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已于近日联合制订了《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含汞量路线图》,提出到2014年底,力争全面淘汰液汞生产工艺。
  《路线图》围绕荧光灯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低汞化目标,以减汞技术创新为基础,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与推广应用先进低汞技术相结合,加强政策标准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分阶段逐步降低荧光灯产品含汞量。
  《路线图》提出,对国内生产的功率不超过60瓦的普通照明用荧光灯,从2013年到2015年分三个阶段逐步降低其含汞量,力争实现50%以上的产品含汞量不超过同阶段目标值。
  预计到2014年底,力争全面淘汰液汞生产工艺。通过淘汰液汞工艺,生产过程中汞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约50%。到2015年,单只荧光灯产品平均含汞量比2010年减少约80%,一半以上的荧光灯含汞量低于1毫克。
工信部称,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含汞量不超过0.5毫克的小功率紧凑型荧光灯;含汞量不超过1.5毫克的紧凑型荧光灯增长迅速,已占总产量的30%左右,为加快减少荧光灯含汞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发布
 
  中国商务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旨在指导中国企业进一步规范对外投资合作中的环境保护行为。
  环保指南对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营造“走出去”良好外部环境,实现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更快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环保指南主要是倡导企业树立环保理念,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尊重东道国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保障劳工合法权益,实现自身盈利与环境保护“双赢”;要求企业遵守东道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投资合作项目要依法取得当地政府环保方面的许可,履行环境影响评价、达标排放、环保应急管理等环保法律义务;鼓励企业与国际接轨,研究和借鉴国际组织、多边金融机构采用的环保原则、标准和惯例。
 
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机制在库布其沙漠实施
 
2月25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亿利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体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项目启动会披露,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机制即日起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实施。
  由IUCN提出并倡导的GEP,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通过计算森林、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及农田、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来衡量和展示生态系统状况。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黄艺表示,仅用GDP单一核算体系会造成不计生态环境赤字、经济虚假繁荣局面,对需要长周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恢复项目不利。
  她指出,其团队在库布其沙漠治理区调研发现,如沿用GDP核算体系,亿利资源企业20多年累计在沙漠事业中投入100多亿元,是不划算的投资,但如从生态角度进行科学系统量化评估,库布其沙漠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多年前的负数增至目前的300多亿元。
IUCN主席章新胜表示,GEP核算的首个项目启动,有助于检验衡量生态良好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为下一步与国民经济统计和核算体系接轨做好准备。
 
广东省首批碳排放权配额将于3月发放
 
  据报道,作为我国首批7个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市,广东省首批碳排放权配额将于3月发放。2月21日,广东省发改委表示,广东省重点企业历史碳排放信息报告制度正在建立,指导重点企业利用“碳排放信息报告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填报。广州市有21家企业成为首批碳排放信息报告重点企业。
  广东省首批310家碳排放信息报告企业将接受专题培训。这意味着广东省开始建立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制度。首批九大重污染行业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包括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工业行业中2011年~2014年任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
  按照计划,2013年3月,广东省将向“控排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一次性向控排企业发放2013年~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权配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