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 >> 企业高层参考 第36期

企业高层参考 第36期

工资集体协商制需要一个法制样本

  据悉,《齐鲁晚报》9月11日刊发报道称,菏泽市曹县某国有公司的15名员工要求涨工资,公司负责人先是认定两名员工代表撺掇工友,将两人停职,其他13名员工向公司提出恢复两人工作的申请,也因此失去工作。
  就上述报道,郑州晚报9月12日刊发署名文章认为,这本是一次比较典型的“工资集体协商”行动,劳方却以失败告终,并且因此集体失业。事实上,15名员工的涨薪要求是根据公司的“承诺”提出的,并选派了两位代表与公司协商,没有上访、罢工、闹事,15名员工的做法不仅是有理由的,也是非常理性的,合理合法。公司不涨工资事小,还把两位代表停职了。另13名员工大概觉得对不起两名代表,要求公司恢复两名代表的工作,结果15人全部失业!
  公司的做法不仅太武断,而且既无人情味,也无视员工的合法权益,不仅令工资集体协商制尴尬脸红,而且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言下之意,谁敢与公司“叫板”,就吃不了兜着走,没有商量的余地。那么,这家公司如此霸道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问题的根子在于劳动者维权缺人撑腰,而且,往往撞了就撞了,既无法恢复工作,花费了高昂的维权成本也未必能得到满意的赔偿答复,吃亏的总是劳方。资方的强势地位无人撼动,霸气更加外露,尤其是这次工资集体协商制受阻发生在国有企业,这个本应做尊重劳动者权利的“带头大哥”却走向了反面。
  笔者认为,当下工资集体协商制需要一个“立此存照”的法制样本,也好让企业明白“工资集体协商制”并不是“纸老虎”。因此,监管部门要启动调查程序,弄清事情的原委,给当事人讨回公道,也给公众一个交代,既是监管部门的分内职责,也是公众的期待。否则,不仅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员工也是一种威胁,还羞辱了法律法规,带了个坏头。另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成了画饼,对监管部门也是一种藐视。
  事实上,工资集体协商制不彰,与监管部门不积极作为有关。据悉,在一些地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在企业当中建制。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6月底,福建南平市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达9100家,建制率达97.3%。如果山东菏泽也主动落实了建制,大概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此,企业员工集体理性协商工资遭停职,监管部门也要反思。

中国人力低成本优势受挑战

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王平日前表示,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低人力成本优势正在受到挑战,通过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将成为中国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中国企业的人力低成本优势正在受到挑战,目前中国平均计时人力成本是越南的5倍、印度尼西亚的4倍,比印度高出50%,而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会进一步上升。”王平说,中国制造业要保持优势,提高盈利能力,就要努力提高企业运营水平,提高效率,而根据麦肯锡全球的实践证明,通过管理和运营水平的提高,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提升,使整体运营成本降低15%至30%。
  为了迎合中国企业的这种需要,麦肯锡与清华大学联手打造的“中国卓越运营学院”9月12日在京正式成立。该学院将通过模型工厂式实境体验型学习平台助力中国企业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而类似于这样的培训机构,麦肯锡在全球有8个,这次是在中国首次设立。

节能减排

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9月12日正式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目标定调为2100万千瓦,其中光伏和光热发电分别为200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同时,《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光伏发电要实现2000万千瓦装机,总投资达2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提出将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应用的重要领域,并从体制和相关扶持政策上督促地方政府、电网和发电企业积极落实。此外,《规划》还就目前光伏制造业出现的问题,首次提出鼓励企业以市场原则展开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严格制造业市场准入门槛。
  分析指出,在光伏市场接连经受补贴下调和“双反”打击下,国内市场大规模启动被寄予厚望。此次《规划》的发布对于行业可谓是及时雨,特别是加强分布式发电应用及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这些政策基调,更是对于未来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确立了政策导向。
  推进分布式发电
  据了解,能源局此前编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对于太阳能曾提出以大型地面电站为主,但此次出台的《规划》中却明确,到2015年分布式发电与大型电站装机规模均为1000万千瓦,凸显政策上对于分布式发电的重视。
  分布式发电通过家庭及工厂“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的模式,免去大型电站因为电网集中接入和长距离输送存在的并网难问题,有利于光伏发电快速大规模应用。
  在装机目标之外,《规划》还提出了分布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系统思路:在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屋顶”分布式电站,而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则鼓励在城市工业园区、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同时提出,建立自发自用为主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非歧视无障碍并入电网的管理机制,强调要调动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电力用户的积极性,形成全方位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格局。
  据了解,除上述政策措施外,相关部门还在酝酿对于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采取与大型电站一致的固定上网电价政策。分布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有望定为1元/度,这对企业积极投身分布式发电建设产生直接刺激作用。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除在下游市场应用下提出新的政策思路外,对于目前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上游制造业,《规划》更是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企业以市场原则展开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专家指出,目前全行业都寄望相关决策部门出台光伏“救市”政策,但《规划》对此提出的明确信号是以政策动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救市”的着力点显然在产业整合上。
目前,国内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在就产业整合事宜与相关决策部门沟通,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光伏制造业的主题词将是“兼并重组”。业内普遍预计,光伏行业的整合大潮将在明年集中出现,在此过程中,技术不精及债务负担过重的企业将涌现破产重组潮,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因此做大做强。
  《规划》对此也明确提出,未来国家将支持重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严格制造业市场准入门槛。
  按照科技部不久前发布的《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6类节能产品推广将获财政补贴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将高效节能台式计算机、风机、变压器等6类节能产品纳入财政补贴推广范围。
  这是继今年6月我国启动实施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等5类节能家电推广财政补贴政策后,节能产品推广再迈新步伐,将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扩大消费的作用。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将在消费品领域增加高效节能台式计算机和高效节能单元式空调,在工业品领域新增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4类节能产品推广。
  这位负责人表示,上述新出台的6类节能产品推广政策执行期暂定为一年,力争将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提高到40%以上。为此中央财政将增加补贴140亿元,预计拉动消费1556亿元,实现年节电约313亿千瓦时,以更好地起到扩大居民消费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
  据介绍,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节能产品补助资金350亿元推广节能灯、节能汽车、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空调、冰箱、台式计算机共计8大类消费品以及高效电机、风机、水泵、压缩机、变压器共5大类工业产品,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打造成为“扩消费、调结构、转方式、促节能、惠民生”的重要政策平台,也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为确保扩大推广节能产品政策效果,将进一步完善补贴与监管政策,加快财政资金拨付,缓解企业资金占压;扩大节能产品推广目录,满足消费需求;简化兑付程序,方便消费者;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管理效率;开展督导核查,强化惩罚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绿色消费等,将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效果来。

青海安排12亿余元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青海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李积庆9月8日介绍,青海省最近通过注入资本金、投资补助等方式,拨付12亿余元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依托盐湖、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逐步构建起一批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循环经济生态城和试验区。
  李积庆介绍,本次循环经济专项资金8月底下达到位,着力支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建设和资源循环化改造等项目,有关部门还对这些建设项目设立指标,进行严格考核。
他说,目前,青海已出台有关财政政策,每年安排10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循环经济工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把青海打造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湖南省 “十二五”节能规划出炉

  近日,湖南省发布了“十二五”节能规划,其中提到包括在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并且提出,要求各级财税部门落实好国家关于节能产品生产和节能服务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上述节能规划提出,要着重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新(改、扩)建筑设计、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达到100%、逐步采用工业化生产建筑和工厂化预制产品方式,使窗户和墙体节能措施一步到位。

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日前,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在广州联合交易园区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广东将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对企业等市场主体碳排放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碳排放权交易促进节能、减碳约束性指标完成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
  据了解,碳排放权交易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较低成本完成节能减碳目标的重大体制创新。广东省政府已正式印发《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总体安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揭牌仪式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与一些公司签署了碳排放权配额认购确认书。

欧盟四国官员希望暂停欧盟碳税计划

据悉,德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四国经济部门官员9月11日在柏林航空展上表示,一致反对欧盟单方面征收航空“碳税”,并呼吁对此推出一个全球性解决方案。
  欧盟于2008年11月通过法案,将国际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ropean Union's Emission Trading System),所有在欧盟境内机场起降的国际航班都要求为碳排放缴纳费用,自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13年4月,欧盟将正式开始向欧洲的航线征收碳排放税。
  这项法案遭到了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和欧盟企业的反对。欧洲航空企业普遍认为,碳排放交易计划会扭曲商业竞争,仅仅因为他们在欧盟体系之中,就要被迫缴纳更多的税。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非欧盟国家的航空公司则曾表示,他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碳减排协议,而不是用欧盟的法律来向其他非欧盟国家的公司提出要求。
  据测算,2012年欧盟碳交易税增加中国民航成本7.9亿元,未来八年将增加运输成本179亿元。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S.A.S)也对此表示不满,因为第三国可能因反对碳排放税而抵制购买空客产品。空客CEO法布里斯·布利叶(Fabrice Bregier)9月10日表示,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空客将不得不“很快”削减A330机型的生产。空客首席营销官约翰·莱希(John Leahy)则建议,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无论处在什么地区,所有的国际航空公司应该向国际民航组织缴纳碳排放税。
  英国新任商务大臣迈克尔·法隆(Michael Fallon)称,碳排放交易体系无疑会引致空客的报复性措施,对他们的订单也存在着很大的威胁。
  据了解,因碳排放交易方案的纷争,中国与欧盟搁浅了价值高达140亿美元的订单。今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期间,促成中国与德国签署了购买50架空客飞机的协议,总价值超过40亿美元。
  德国航空政策协调官员彼得·辛策(Peter Hintze)表示,他们有一种“被歧视”的感觉:“如果不能从行业策略的角度上得到一项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会在主流市场中陷于不利境地。”
  与此同时,辛策、法隆以及法国和西班牙的官员将会敦促本国政府推动暂停欧盟碳排放交易方案,直到2013年9月国际民航组织会议的召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下一页

近期企业高层管理者参考

活动预告更多>>
热点关注更多>>
项目推荐更多>>
栏目总排行
省企联动态更多>>